何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目标】
总量目标:以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占文化产业总产值40%、占GDP比重为2.1%计算,到2015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增加值达9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3.6%。
龙头企业目标:到2015年,年产值过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3至5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15至2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民营文化企业15家。文化上市公司5家,市值过200亿元的突破2至3家。
品牌建设目标:到2015年,文化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突破20个,湖南著名商标达35个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逐步改善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到2015年,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产业路径】
四方助力,让“创意”升级
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群
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全省资源,服务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创意需求,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经营、服务、运作模式。在全省文化产业“品”字型总体布局中,把长株潭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增长极。通过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造品牌育企业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突出信息服务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增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文化品牌。融合湖湘文化元素,保持创新精神,在数字影视、数字图书、网络出版、动漫原创及衍生产品、网络游戏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培育文化企业。确保湖南广电、湖南出版等在全国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支持电广传媒、中广传播、潇湘电影集团公司、青苹果数据中心等新兴企业的做大做强。
加大投入,金融资本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出台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以奖励、贴息、资助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及企业。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加快文化产业进军资本市场,畅通“绿色贷款通道”,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及文化产业投融资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投向文化创意企业。出台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聚合人才,加快“走出去”步伐
强化人才保障。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化人才特点的柔性引进机制和人才流动新机制,探索文化企业核心团队股权期权激励机制。
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掌握国际文化市场准入和竞争规则,加大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的合作,借助销售网络,传输渠道和贸易平台,推动湖南出版、影视、动漫、文艺等创意产品进入海外主流社会,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
【产业重点】
五大支柱托起产业明天
创意设计
立足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广告与咨询策划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业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
——重点支持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强先进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工艺美术品、印刷包装品等产品的外观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扶持一批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形成较强的工业产品外观造型设计能力,实现特色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
——强力推动数字技术向创意设计产业的渗透。以相对成熟的媒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广告内容提供商。拓展框架媒体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新业务,拓展广告业乃至传媒业的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软件设计。支持软件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设立软件研发设计中心和设计工作室,不断扩大软件外包服务规模,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重点突出面向行业应用和产业升级的嵌入式软件、信息化支撑软件和应用开发平台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等。
数字媒体
重点发展3G商用、手机新媒体、移动多媒体、框架媒体、IPTV互动电视网、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等产业。
——依托长沙“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完整的数字媒体节目制作和传输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省级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并发展成国家级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
——打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产业的龙头企业;整合技术平台和广电、出版、动漫等内容资源,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
——推进广播电视制作技术升级、渠道拓展和覆盖升级。引进新媒体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影视内容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数字化双向改造,探索建立互动增值业务模式。开发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媒体零售产业,与海量用户端对接的互动产业,与移动新媒体捆绑的手机广播、电影、电视、动漫等业务。
——依托潇影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电影产业链条。推进电影从创意、制作到发行、放映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及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电影院线的建设和改造。
数字出版
推进科技信息与出版业的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印刷和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跨媒体复合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
——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打造综合性数字内容资源的全方位服务平台。针对电脑、户外框架媒体、手机、手持阅读器等所有终端,打造集书、报、刊、音像、视频、游戏等于一体的优质内容资源聚合、升华和分享平台。
——支持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发展,打造世界华文文献数据中心。加速潇湘晨报手机报群、华声手机报等手机媒体提质升级。推进湖南天闻数媒科技公司、红网等骨干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打造数字内容阅读平台和全屏服务平台。
——支持湖南天闻新华印务集团、湖南日报报业文化城彩印中心等企业实施在线校样、在线检测、合版印刷等前沿技术,推进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
动漫游戏
大力发展原创漫画、影视动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丰富表现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传播方式,推进传统动漫产业升级。
——依托国家投入的两大“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降低动漫制作生产成本,提高动漫艺术质量,集聚更多动漫企业和工作室,再造动漫湘军比较优势。
——依托金鹰卡通、蓝猫动漫、宏梦卡通、山猫卡通等骨干企业,组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湖南动漫产业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把山猫卡通、天闻角川等打造成外向型、具有国际水准的漫画创作基地。
——依托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动漫创意产业园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
创意园区建设
坚持区域特色与产业重点相结合,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重点建设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昭山文化产业创意园等创意设计园区。
——重点支持长沙网络科技文化产业园、金鹰影视文化城等数字媒体园区。
——重点建设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南基础教育复合出版平台、漫画创意出版基地、青苹果数据中心等数字出版园区。
——重点支持株洲华强、长沙月亮岛主题公园建设,继续支持酷贝拉欢乐园向全国连锁发展。
【产业范本】
酷贝拉:少年儿童的“理想城”
酷贝拉欢乐城,是一家面向儿童设计的职场体验公园,坐落于湖南长沙贺龙体育馆,2009年12月17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创了全国同类公园之最。这是一座仿真都市,它将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的建筑按照同比例缩小的方式浓缩在同一个环境里,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形成一座缩微的“城市”。“城市”不仅仅拥有与真实世界一样的城市形态和景观,同时具备独立的公共系统、金融系统、安全系统、法律系统等等。
近60个体验场馆按照真实社会场景缩建,每个体验馆都有各自不同主题和特色,有警察局、医院、消防局、报社、电视台等等。孩子在不同的体验馆可以从事医生、消防员、警察、演员、记者等70余种不同的职业。孩子通过工作可以拿到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赚取“酷币”,“酷币”可以在酷贝拉“商店”里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也可以把钱存在银行进行理财。每一个场馆都有专职的辅导员为孩子进行职业体验的培训和指导。
据统计,2009年至2010年度寒假期间,酷贝拉长沙店共计来园人数为41394人,其中儿童24819人,成人16575人,以每天营业一场为基础,每场接待人数约766人。到今年7月底,累计来园人数已逾30万。
然而,酷贝拉提出,不以门票为公司主要收入,而是以植入场馆的广告收入补差营运成本的策略。植入广告收入即欢乐城与各品牌商户进行场馆冠名合作,商家支付场租以及冠名费。开业半年来,在长沙酷贝拉的62个场馆中已有40家品牌合作商进行冠名。可口可乐和麦当劳还将微型生产线搬到了场馆内,儿童可亲手参与可乐和汉堡的制作流程并将体验作品带回家。酷贝拉做到了让冠名商“不露痕迹地在宣传品牌”。另外利用“酷币”还可以轻易实现线上植入式广告与线下实体消费的对接。
此外,酷贝拉还进行了产业链拓展。围绕“酷贝拉”卡通形象开发了文具、玩具、纪念品和饮料等。将产业的触角还延伸至网络、出版、动漫,提供网络游戏、购物等网络增值服务,另外以“酷贝拉”卡通人物为主角的120集动漫剧已完成了脚本创作。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酷贝拉城还引进了玩具王国和亲子酒店,酷贝拉将成为多业态、多产品的消费场所。
【产业评点】
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之都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王毅
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加速融合。高新技术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主导着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娱乐软件深受欢迎,多媒体出版相对于传统图书、报纸、广播的传播速度显著加快。为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创意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融合。“文化创意”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相关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日益紧密,已成为各大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及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湖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明了方向,为长株潭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三网”融合已成必然趋势。 “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而且“三网”融合以后,必将为拥有内容提供优势的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湖南文化产业(含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之路,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1%,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第六个过千亿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居全国第六位,已成为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优、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产业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湖南文化资源丰富,湖湘文化影响深远,全省上下已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消费需求等助推了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创意设计、数字媒体、三网融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会展物流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支撑有品牌,拓展有集群。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全国知名品牌众多,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歌厅文化、电视购物等品牌建设,为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了动能。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持续高速增长,连续4年进入全国文化企业50强。拓维信息、快乐购等成长迅速,网络媒体、移动电视和手机报等集群发展来势喜人。
——发展有后劲,消费有需求。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产生极大的聚变作用。湖南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通过智力、创意和科技推动,一批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复合人才为抢占未来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湖南文化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之都”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