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流连忘返”,8个绿色大字辉映在长江南通段亲水栈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留下的感慨。
11月23日,“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走进这里,当地干部群众说起这段特别记忆,非常振奋。
万里长江奔腾而来,入海口平原一望无垠、富庶繁华。可曾经付出的环境代价历历在目,“化工围城”“浊流入江”触目惊心。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短短几年,江苏痛定思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而今一江碧水两岸绿,繁花似锦迷人眼,真切感受“沧桑巨变”怎能不让人感叹与鼓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荣光,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时代使命召唤下,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几公里一段的江堤,昔日码头烟囱林立,如今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一处处曾经满是渔船的港湾,波光潋滟不见了“渔火”。
这一切的改变,无一不是大手笔。随便一处的整治改善,动辄几十上百亿。当地政府领导说,保护长江,我们这里不缺钱。由此可见,在长江大保护中他们不惜代价。这也说明,长三角地区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经济基础和实力。
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需要的不只是实力,更重要的是担当与勇气、胸怀与眼光。
“化工围城”的南京栖霞区,一度化工企业扎堆,将入江河流变成了“五彩河”。一边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收入,一边是长江保护的急切呼唤。两者孰重孰轻?他们放眼长远、壮士断腕,坚决地关停并转企业,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投入高达150多亿元。此地的燕子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首,也曾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附近的居民不得不“掩鼻而过”,提起它,许多南京人直摇头。如今碧浪排空,“燕矶夕照”,美不胜收。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江苏采访时,听到一个非常惊喜的消息。入冬以来,长江南通段,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不时跃出水面,被当地居民用手机记录下了嬉戏玩耍的画面。“微笑精灵”江豚的出现,见证的是长江水质正在趋好,也是大自然对长江大保护的最好回报。
(文/金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