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其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湖南已战胜诸多艰难险阻,迎来了更高起点。面对新的目标任务和挑战,如何将国企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支招。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推进改革发展,努力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骨干力量。
1 深刻认识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新要求
一是新的改革目标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着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国企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要求。
二是新的改革路径要求。国企改革必须聚焦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国企改革路径,是国企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必须以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为导向,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实现国有资产监管从管国企为主向管国有资本为主转变。
三是新的改革任务要求。新时代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就是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讲求系统、整体、协同性,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2 正确把握湖南国企改革的总形势
一是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突出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国企公司制改制、整合重组优化资本布局、处置“僵尸企业”等改革深入推进。针对省属国企包袱重、层级多、机制不活等问题,湖南制定了《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及2017年实施计划,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全线发力、精准施策:一方面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优化资产与债务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制改制、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等改革举措,为国企强身健体。湖南国资经营效益、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两升、两增、两降”,即国企收入同比快速上升和社会贡献明显提升、实力不断增强和效益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下降和亏损企业数量下降。
二是国企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湖南国企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当前,湖南国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旧动能正在转换的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差,部分重点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社会包袱重仍然是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因。
3 立足高质量发展深化湖南国企改革
新时代,湖南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企改革新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高质量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深化国企改革——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近年来,湖南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还是以监管企业为主,缺乏整体管控。应进一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真正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更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监管方式上要注重规范高效,进一步打造监管工作完整链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要建立健全国企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加大国企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国企改革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坚持分步平稳推进、市场化操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出资人和企业“两个积极性”。要推动监管企业归类整合、归核整合,将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基础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要推进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有序进退,有效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湖南“智造”进程中有效发挥国企的主力军和示范引领作用。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面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探索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实现多元资本来源、多元投资主体、多元股权比例、多元人才结构、多元组织形式、多元管理制度、多元盈利模式、多元利益分配的深度融合;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实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湖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很少,但已具备培育和产生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因此,应进一步统筹做好省属国企发展战略规划,以打造“国资湘军”品牌为着力点,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的国企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要鼓励国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
(执笔:肖万春,湖南智库领军人才,二级教授,湖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