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8-10-01 08:19 【字体:

  还洞庭湖一湖清水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是万里长江重要的生态湖泊。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加剧、江湖关系变化等影响,洞庭湖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9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我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副省长、洞庭湖湖长隋忠诚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一一作了认真回答。

  破解“老大难”:做好长短结合文章

  “我省将如何做到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构建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使综合治理工作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马石城委员率先提问。

  “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应从提高认识、治污防污能力建设、科学统筹、强化管理、政策保障、压实责任、依法治湖、严格监督、教育宣传等9个方面下功夫。”作为副省长、洞庭湖湖长,隋忠诚认真回答了马石城委员的问题。

  他说,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是要做好长短结合文章,既治标、又治本。下一步,关键是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突出抓好湖区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工业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湿地生态修复等问题的治理。治理完之后再搞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长短结合,久久为功,使洞庭湖成为湖南真正的母亲湖。

  目前,省政府正抓紧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中和岸上治理、江湖联动“一湖四水”治理。进一步把河(湖)长制完善、利用好,抓好“五级河长”这个“关键少数”,编制好“一湖一策”“一河一策”。同时,在财政投入保障、市场参与、政策层面设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推动,加大力度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如何避免“治理再反弹、再治理再反弹”怪圈,隋忠诚说,要加强依法治理,加快推进洞庭湖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规出台,开展湖区生态补偿机制立法研究,形成一张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法制“保护网”。同时,切实抓紧抓好行政监管、法律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提高水质:加强减排和生态修复

  文富恒委员关注的问题是:当前洞庭湖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保障措施?

  省环保厅厅长邓立佳解答说,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江湖关系的变化,从长江进来的水大量减少,由于水量少了,所以水的净化功能就低了。其次从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带进来的污染物影响了水质。再次洞庭湖由于长期围湖造田,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总磷等污染物的吸附、净化功能降低。第四是洞庭湖区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了水质。

  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湖区的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排查和分析,为精准治理提供基础;加大污染物的减排力度,继续退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全面提高污水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减少工业污染,提高工业污水排放的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采取减排和增容并举的原则,严格生态保护的红线,推进退田还湖,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和恢复力度,同时解决好增加水量的问题,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

  治理“散乱污”: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当前,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散乱污”企业较多。毛铁委员就此发问:“我省在整治洞庭湖地区‘散乱污’企业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散乱污’企业是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加强整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志坚说,目前,岳阳、益阳、常德已取缔关闭了657家企业,32家企业转产。

  对于下一步的整治措施,他说,首先是按照我省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意见,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包括“散乱污”企业在内的全部落后产能。其次,加强与环保等部门对接,尽快明确“散乱污”企业的标准,并依照标准制定我省“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初步设想,在2018年对列入淘汰类的“散乱污”企业依法依规关停取缔;2019年开展回头看,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到2020年“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第三,组织开展对“散乱污”企业的初步摸底排查,特别是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配合环保部门先行关停整改。第四,把“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联动效应。第五,积极主动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责,会同发改、环保、安检、质检部门和相关政府共同做好“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整治。

  解决“四乱”:开展大清理、大排查、大整治

  前段时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时发现,洞庭湖区乱占湖泊和河道围垦,乱采砂石和土方,乱堆垃圾和固体废物,违规违法乱建涉河项目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四乱”问题依然存在。曾参与调研的龙朝阳委员就此询问,省水利厅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抓好湖区“四乱”整治?解决湖区“四乱”问题有没有大致的时间表?

  水利厅厅长詹晓安坦言,洞庭湖区“四乱”现象确实比较严重,以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河道的整治、砂石的治理、固体废物的排查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仍然很多。目前,我省已发出第五号河(湖)长令,要求全省所有河流、湖泊对“四乱”问题大清理、大排查、大整治,也要求各级河(湖)长尽职履责,对清查出来的问题,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

  如何落实好5号河(湖)长令,推进“四乱”整治?詹晓安说,首先将对洞庭湖区所有的河道、湖泊、水域来一次大清理、大排查,找准问题,如数上报。其次要实行集中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做账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清查出来的问题都能够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再次要建立督导机制,对全省特别是洞庭湖的清“四乱”问题进行全面督导,确保所有清理出来的“四乱”问题,都能得到集中整治。第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各级河(湖)长的作用,加大力度,消除存量,遏制增量,确保问题不反弹。

  他说,“四乱”问题的清理将于今年10月份完成,集中整治从今年的10月到明年5月完成,明年上半年争取有比较好的结果。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节肥减药”力度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洞庭湖水体遭受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在2015年就推行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省实施这一行动的成效还不够理想。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过硬措施,推进洞庭湖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祁圣芳委员向省农业委主任袁延文询问。

  袁延文表示,我省将在湖区进一步加大“节肥减药”力度。一是实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清单管理,针对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形成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落实节肥减药的关键技术措施,积极推广综合种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等。三是研究务实管用的奖补政策,对有机肥、绿肥生产给予补贴政策,将湖区相关市县化肥农药零增长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我们还会在湖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着力培育粪物处理的组织,实现粪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争取到2020年湖区的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袁延文说。

  黑臭水治理:列入各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考核

  “黑臭水体污染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今年整治工作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刘尧臣委员向省住建厅厅长鹿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鹿山坦言,洞庭湖地级市建成区共排查出臭水58处,目前已完成整治44处,但还有一些地方存在黑臭水体情况。

  “今年起我省已将黑臭水体整治列入各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其中洞庭湖、湘江流域是整治的重点区域。”他说,要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问题。我们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截污纳管,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镇水体排放。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我们将联合财政部门对2018年至2020年内按时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适当资金奖补。此外,加强考核督导,对全省黑臭水体整治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查和年度考核制度,对进度严重滞后,弄虚作假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问责。

  造纸厂整顿:94家造纸企业明年全部退出

  10年前,省政府就对洞庭湖区域的造纸厂进行过大规模的整顿,关停了234家造纸企业。今年省政府要求洞庭湖区域造纸产能3年内全部退出。在引导洞庭湖区造纸产能退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准备出台哪些具体措施?田际群委员就此提出了问题。

  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说,目前,洞庭湖区还有94家造纸企业、10家制浆企业。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文件,要求在今年把制浆的企业关停,明年洞庭湖区94家造纸企业产能要退出。目前,10家制浆企业已有4家关停,还有6家在生产。

  “虽然困难大,但我们决心更大。”他表示,省发改委和财政、经信委、环保等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把责任层层压实。目前,经过反复协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同意在湖南建立生物制能源的酒精厂,为洞庭湖的芦苇找到出处,也解决了洞庭湖区纸厂部分职工的生计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按照制定的方案,往前推进,核心的问题还是把出路走出来,特别是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把洞庭湖纸厂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为洞庭湖水质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刘文韬 贺威 于振宇)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唐煜斯
相关阅读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744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