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南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4807元/年,月人均救助250元,分别比年初公布的指导标准高出807元和37元。今年以来,我省临时救助37.3万人、流浪救助6万人次、慈善援助100多万人次,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60万人次6.6亿元。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群众因身体、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多重影响,各级政府理应对他们给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聚焦“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打出一系列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组合拳。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低保标准以及其他救助标准进行提标,简化社会救助审批程序,公开社会救助热线电话,加强信息比对核查,紧盯在保对象、未脱贫对象、贫困监测对象、边缘困难群体“四类重点对象”。长沙市还打破传统救助制度仅限于户籍人口的壁垒,推动帮扶重点由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困难对象聚焦,由本市户籍人口向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覆盖,由特定困难对象向所有困难群众辐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各地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做实做深做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定能够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