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夜晚的经济活动,能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夜经济”发展水平已日益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繁荣度、居住舒适度与生活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湖南以省会长沙为代表的区域“夜经济”发展基础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长沙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吃湘菜、看演出、听音乐、逛酒吧、娱乐休闲等已成为长沙“夜经济”特色品牌。当前,应抓紧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利用我省文化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深入发掘湖湘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文化遗产,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长沙等地经验,科学有效推进湖南“夜经济”发展。
一是注重“夜经济”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制定全省“夜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空间布局、责任主体、实施步骤、考核标准等,指导全省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可在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和七条全域旅游线路增加夜游内容。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夜经济”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金融支持和行业补贴等方式,降低商家经营成本,鼓励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扩大“夜经济”投融资渠道。还要完善公共服务,为夜间消费活动提供保障。比如长沙市天心区创建了夜间经济服务中心,通过设立“夜间管家”、开通“夜经济”公共服务热线等,及时协调处理各类问题,有力推动了“夜经济”发展。
二是扩大“夜经济”旅游市场。发挥湖南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城市“夜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锦绣潇湘”为主题,打造体现湖南文化、突出湖南特色的夜间旅游线路和项目,培育知名夜文化品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繁荣文艺创作,优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烟雨凤凰》《炭河千古情》等演艺产品内容及传播,开展经常性夜间文艺演出。探索培育夜间购物、餐饮、游览、演艺、影视、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多种“夜经济”业态,推动民宿向星级品牌化发展。在保障安全、避免扰民前提下,鼓励部分旅游景区如长沙岳麓山-橘子洲、张家界武陵源、邵阳崀山、岳阳洞庭湖-君山岛、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永州零陵古城-东山景区等开展夜间游览服务,稳妥探索夜游湘江、洞庭等项目。鼓励各市州建设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
三是打造“夜经济”示范区域。推动重点城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探索打造永州、衡阳、湘潭、株洲、长沙、岳阳等城市湘江两岸,资沅澧三水沿岸城市内河两岸,岳阳南湖、常德柳叶湖、郴州东江湖内湖沿岸“夜经济”功能集聚区和商业圈,辐射带动全省“夜经济”发展。有内河、内湖的城市还可开发水上夜游、水秀、主题光影秀等夜游项目。依托特色餐饮美食、文化馆所、主题公园、演艺设施等,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引进培育重点企业,在各市州中心城市商业集聚区、各类古城和民族风情城镇,集中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开发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夜游消费项目,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逐步形成夜生活、夜消费的规模效应。
四是丰富“夜经济”产品供给。着眼“夜观光”“夜文娱”“夜美食”“夜购物”“夜学习”“夜康体”“夜亲子”等,提供多元“夜经济”产品。丰富中小型、主题性、特色化文旅夜游产品,引导夜游项目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内容。鼓励开发书法、湘绣、花鼓戏、本土相声、湖湘文化等文创产品,增添“夜经济”的文化内涵,并衍生开发夜间研学、亲子产品。做大做强火宫殿、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本土餐饮文化品牌。引入科技元素、音乐元素、文化元素、国际元素,不断增强“夜经济”产品的现代感和品牌魅力。
(文/湖南科技学院校长、教授 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