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45度让路法”突然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不少人把它定义为“2020年开车必备技能”。
在一段动画模拟视频中,一条三车道的路上出现排队拥堵的状况,而后方则有一辆拉响警报的救护车需要紧急运送病人。为了让救护车尽快通过拥堵路段,所有车辆都分别向自己左右前方45度角侧身转向,为急救车让出了一条可以通行的“生命通道”,这就是“45度让路法”。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急救车辆的任务就是治病救人、紧急救援,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分一秒不容耽搁,“为急救车让路”既是法律要求,也是文明素质的体现。
然而,特种车辆被阻之事仍然时有发生。除了少数人无视法规、缺乏道德,随意阻拦急救车之外,大多数人是由于缺乏必要知识,不知道如何安全让行,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拥堵的道路上,因为道路、车型、驾驶技术等多种原因,听到急救车鸣笛,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手忙脚乱造成更大延误。
“45度让路法”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让行指南,帮助、指导驾驶员们在逼仄的空间科学腾挪,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出“生命通道”。最近杭州实地上演的教科书级的“45度让路法”已被证实可行,而交警部门关于“45度让路导致压到实线不会扣分”的交规释疑,又为车主消除了后顾之忧。
“45度让路法”的刷屏,倡导科学有效的让行之“道”,凸显“急救车先行”的法律理念深入人心,也提升了广大驾驶员安全让行的驾驶技巧,闪耀着“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光辉。这种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法规与道德的交互融合,让人倍感温暖与美好。
(文/王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