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也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我省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实施意见》聚焦解决我省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意见》如何体现全面实施?
陈博彰:《实施意见》聚焦解决我省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我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一是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施意见》提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对象要从项目为主向政策、部门整体支出拓展,要从转移支付为主向政府财政运行拓展,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等全方位的绩效管理格局。要求各级政府将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的同时,重点关注收入质量、征收效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防控水平等,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集中财力办大事;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并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
二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实施意见》强调,“全过程”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一是预算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要求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绩效关口前移,结合相关预算评审、立项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审批,对新增重大政策、项目及转移支付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实现预算编制与政策的中长期协调。二是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意见》要求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编制预算时,要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并逐步实现预算绩效目标报送同级人大审议。三是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运行监控机制,明确监控职责,规范监控程序,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重点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绩效监控,以确保预期的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实施评价,积极开展预算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建立健全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探索开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稳步开展市县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评价和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五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公开、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
三是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意见》要求,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做到财政性资金所到之处,均有明确的绩效目标,都要进行绩效管理。《实施意见》明确,要建立政府债务绩效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绩效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债务“借、用、管、还”行为,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行为,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高政府债务项目的综合效益,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和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