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邦:近年来,益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担当,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结合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清洁工程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和洞庭湖五大专项整治行动、环境治理战役“夏季攻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舍得眼前利益、舍得环保投入、舍得问责追责,切实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绿色益阳建设。
(一)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动力,坚决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个,达到序时进度,持续推进整改的问题7个,超期未完成问题1个:为粘土砖整治问题。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27个信访问题清单,完成整改24个,3个还在整改。
(二)以问题为导向,坚决推进污染问题整治。
1、积极推进洞庭湖水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切实落实河长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垃圾综合治理、水域岸线管理、河道采砂整治。共退出畜禽养殖场数量3448家,栏舍面积138.22万平米,畜类数量65.05万头,禽类114.69万羽;关停小散乱企业412家;退出网箱数量30323口。资江流域沟渠疏浚14条、塘坝清淤26处,围网养殖清理13处13741平方米,建成村垃圾收集点374个,乡垃圾中转站14个,清理垃圾6878吨。
2、积极推进资江锑超标问题整治。积极推进华昌锑业老厂区废渣处置,12月底可完成废渣处置。资江沿线安化、桃江县坚决关停拆除、捣毁非法采砂、洗砂点,对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水、涉重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置,督促涉锑企业完成了污染防治设施整改。
3、积极推进大通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以生态治理为根本,综合施策,种植水草2.7万多亩,投入6100万元建设“五七”运河换水工程,环湖区县(市)整体联动,实施了沿线截污除污行动,大通湖水质出现改善趋势,3月、4月和7月,3个月份水质达到了Ⅴ类。
4、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益阳市2017年已完成9个黑臭水体治理,今年4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已全部开工;全市5个县级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和4个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存在的43个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已整改到位41个;全市9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都已建成,总体任务达到时序进度。
5、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全市需改造升级的规模畜禽养殖场112家,已开工建设76家,占总数的68%。
6、积极推进砖瓦行业环境问题整治。通过开展砖瓦企业专项执法百日行动,全市261家砖瓦企业,已关闭176家,保留58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51家完成转型升级改造验收,规划区内按政策规定保留28家页岩砖厂。
7、积极推进固废问题治理。制定了《益阳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与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益阳市医疗废物处置与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8、积极推进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我市存在问题的尾矿库10个,安化县4个,桃江县5个,高新区1个。目前,安化县圣德锰业、司徒钨矿、鑫丰矿业、湘安钨业,高新区辰瀚矿业,桃江县西村金矿、久通锑业和马迹塘镇王家村等8个尾矿库已完成整改。
(三)坚持立足长远,深入推进创新改革。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实施立法保护。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程序,出台了益阳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益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二是加强源头防控。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启动了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经过“四上四下”工作程序,形成了《益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三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把法律挺在前面,把企业作为污染防控和治理的主体,严格依法依规督促企业主动承担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