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无上访村(社区)”,打造枫桥经验常德版
时间:2020-09-28
    嘉宾:
    • 李忠
    •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摘要:
    • 1、介绍常德的基本市情和整体信访工作情况。

      2、介绍“无上访村(社区)”出台的背景和总体要求。

      3、介绍“无上访村(社区)”目前取得的成效和下阶段努力方向。


    访谈实录
    • 介绍常德的基本市情和整体信访工作情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由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嘉宾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忠先生做客访谈室,和大家谈谈枫桥经验常德化的有关问题,并与网友进行交流。李市长,首先请您跟我们介绍下常德的情况。

      李 忠:常德市地处湘西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和6个管理区,常住人口577.2万,户籍总人口604.2万。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7亿元。常德风景优美,宜居宜业,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主持人:常德作为我省的经济强市,近年又确立了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很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矛盾纠纷,群众信访会更加活跃,那么常德是否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李忠:常德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一些矛盾相伴而生,同时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市情和访情,抓信访、保稳定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伴生大量矛盾。我市于2017年实施了产业立市三年行动,烟厂易地技改、中联重科起重机械产业基地、中国中药产业园、三一常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每年新增规模企业一百多家。产业建设的提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目前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近100平方公里,市城区常住人口将近100万人。发展中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征地拆迁、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大量企业投产运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矛盾纠纷。二是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大。常德国有企业改制比较彻底,全市共有167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20万人被置换身份,企业改制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前些年形成了一个信访高峰期,近几年仍有一些反映遗留问题的信访,集中反映在工伤待遇、住房改善、医疗报销、养老金待遇调整等方面,历史问题多、利益诉求多、时间跨度大和解决难度大;同时其他行业和系统也推行了大量的改革,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目前仍有多个利益群体经常上访。三是移民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我市是一个移民大市,全市有大中型水库移民35万人,辖两个成建制的移民区;还有平垸行洪移民25万人,人数将近全省的一半。这些移民为防洪、发电、灌溉等公共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移民之后的融合和帮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移民信访问题也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妥善处理移民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是涉众型经济案件成为新的信访热点。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涉众型经济案件明显增加,2018年我市非法集资立案12起,2019年非法集资案件立案13起。目前,全市矛盾比较突出的有16件,受损人员近1.1万,受损金额达11.7亿元,涉案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信访稳控和矛盾化解难度非常大。五是经济下行和疫情诱发一些新的矛盾。常德市紧邻湖北,疫情防控任务较重,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率先出台帮扶措施,复工复产来势良好,但是“疫后综合症”短时期不会消失,部分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人员就业难度加大,野生动物退养补偿、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方面问题还不少。虽然信访工作任务重,但我们采取一系列举措,信访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逐步好转,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主持人:常德市信访工作压力很大,但是信访工作成效很好,我们很想知道是怎样实现的?

      李忠:任何工作的成效好不好,关键看党委政府是不是真重视,是不是下了真功夫。常德能够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抓实信访工作,关键在于我们真正做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强化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来促进问题解决。一是坚持一把手主抓。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跟着一任干。市委书记、市长逢会必讲信访,带头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带头开展接访下访。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研究信访工作,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把信访工作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彰的工作只有4项,以“两办”发文表彰的工作只有19项,批准给予物资奖励的只有20项,信访工作均包含在其中,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二是坚持民生优先。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诉求,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同时,注重从政策层面解决问题,坚决落实中央省里的政策不走样,在重大改革推进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信访问题。对于群众反映诉求合理,暂而没有政策的,我们及时完善政策,推动问题成批解决,比如平垸移民问题、问题楼盘办证问题、新冠肺炎“疫后综合症”等问题,我们结合常德实际,出台了一些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注重源头治理。市委、市政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2017年作出建设“无上访村(社区)”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建设“无上访村(社区)”的意见(试行)》,推动基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取得了明显效果,成为“枫桥经验”常德化的具体实践。

    • 介绍“无上访村(社区)”出台的背景和总体要求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觉到建设“无上访村(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创新了很多的工作机制,那么实施三年多来,您觉得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 忠:通过这几年“无上访村(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通过建设“无上访村(社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时间节点均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的目标。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改革顺利推进,没有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二是促进了矛盾纠纷的解决。提升了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乡村两级每年调处矛盾纠纷都在4万件左右,及时就地处理问题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维权成本,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促进了信访形势的好转。这是最直观的效果,近三年群众到市赴省、进京上访都呈下降的趋势,“无上访”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占比越来越高。近几年,基层干部普遍感觉到维稳的压力有所缓解,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方面。

      四是促进了群众满意度的提升。民调满意度近几年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说明群众心气顺了,为党委政府点赞的多了。另外,从去年开始,省信访局对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建立了回访核实制度,常德市的满意率同样稳居全省前列。

      主持人:李市长,我们注意到,市委、市政府建设“无上访村(社区)”的文件仍处于试行阶段,那么今后会从哪些方面去完善和创新?

      李忠: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但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打造枫桥经验常德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是就近调处。在乡村两级我们总结了“四个一”的工作模式,下一步我们通过办点示范,在机制层面进一步完善,把管用的制度一项一项落实好,比如推行“四诊”工作法等,在县一级强县级矛盾调处中心,强化访调对接、联合调处,让县一级成为多数信访问题的终点站。

      二是深化“最多访一次改革”。加强对责任单位办理情况的督导,严把程序关、时效关、答复关。落实每月回访核实、定期通报制度,对满意率低的单位重点督导,对信访问题处理不当引发越级访、进京访、集体访的责任单位启动追责。

      三是强化化解信访积案。近两年,我们组织开展“四重攻坚”“让老人回家”“春风行动”等积案化解攻坚行动,一仗接着一仗打,信访积案存量大幅减少,去年化解信访积案725件,今年以来已化解信访积案400多件,啃下了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今后还将紧盯积案不松手,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争取每年化解一批。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市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李市长,也谢谢大家的关注。

      李忠: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对常德信访工作的关注。

    • 介绍“无上访村(社区)”目前取得的成效和下阶段努力方向

      主持人:李市长,听了您的介绍,感觉市委、市政府在抓信访工作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您刚才提到的建设“无上访村(社区)”是一个很新颖的提法,您能介绍具体的情况吗?

      李 忠:好的,非常感谢主持人和大家的关注。建设“无上访村(社区)”是市委、市政府结合常德实际作出的前瞻性、系统性决策。当时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把建设“无上访村(社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把握“加强”和“改进”的根本要求,通过建设“无上访村(社区)”进一步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不断改革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提升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把建设“无上访村(社区)”作为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我们推进“无上访村(社区)”建设,就是要将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抓源头、抓苗头、抓基础,实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以说,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常德化的具体实践。三是把建设“无上访村(社区)”作为推进“三无”县市区创建的主要抓手。国家信访局2016年开展“三无”县创建活动,这里讲的“三无”就是无进京越级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全省率先响应,通过建设“无上访村(社区)”,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基层基础,积小胜为大胜,为创建“三无”县市区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建设“无上访村(社区)”总的要求是“舞活一个龙头(加强基层党建)、打造三个平台(美丽乡村、完美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夯实五个基础(画好村情图记好民情帐、党的报告员、矛盾纠纷三级联调、群众接待日、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要求,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街”。围绕这个总要求,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边探索、边完善,近年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压实乡村责任。将“无上访村(社区)”创建与干部“帽子”“票子”“面子”挂钩,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不合格单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年内不得交流提拔重用,不合格的村(社区)书记、主任不得录为公务员,不合格单位纳入平安建设“一票否决”,不发放平安建设奖。今年上半年对一批优秀乡镇(街道)、村(社区)兑现奖励资金1090万元,同时将9个不合格乡镇(街道)评定为平安建设不合格单位,均按要求挂钩兑现了处罚。

      二是完善工作模式。乡村两级按照“四个一”要求,形成常德模板。在村(社区):成立一个接谈组,设立一个调解室,备好一个矛盾纠纷调解记录本,建立一套责任制。村(社区)责任制的内容包括:村(社区)干部划片负责;对重点人员进行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责任制。在乡镇(街道):建强一个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完善一本矛盾纠纷调解卷宗,建立一本档案,形成一套机制。乡镇(街道)工作机制的内容包括: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进京人员劝返后续管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四诊”工作法。

      三是健全化解体系。首先是发挥调解平台的作用。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为载体,整合司法、综治、信访力量,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组织联合接访、联合调处,加强三调联动和警司联调。其次是发挥责任清单作用。将乡街干部联片包户、党政领导带案下访约访、党政主职坐堂会诊,并把这些工作要求列入信访工作责任清单内容,让基层的事有人抓、有人管,及时就近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三是发挥“一核多元”作用。“一核”,就是建强村(社区)党支部这个核心,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关键作用,支部书记当首席调解员,把责任扛在肩上、问题抓在手上、人员吸附在当地;“多元”,就是在村级党组织的主导下,引导“五老”人员、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培育崇德、崇善、崇礼的良好民风,抵制无理缠访闹访的歪风邪气。

      四是强化网格支撑。推进“群”“网”融合,将“平安580”微信群建立在网格上,由村干部或网格员当群主,每户至少1人进入网格微信群。建立五级微信群管理矩阵,在“智慧平安”平台中开发“平安网格微信群”信访功能模块,实现矛盾线上收集、网上派单、线下调处。

    网友提问
    •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请问“无上访村(社区)”目前取得的成效和下阶段努力方向?

      2020-09-28 15:02:00

    • 又中秋

      请您介绍一下“无上访村(社区)”出台的背景和总体要求?

      2020-09-28 15:03:00

    • 今夜月明人尽望

      请您介绍一下常德的基本市情和整体信访工作情况?

      2020-09-28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