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从2007年提出建设教育强市,到现在已经是整整十年,可见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曾市长,常德在这十年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曾艳阳:建设教育强市,是我市近些年来教育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常德人历来富有敢为人先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在过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创造过很多很好的经验,对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如“学校文化建设”“教育三年攻坚”等。2007年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以来,我们经过十年努力,现在已经接近实现,我认为是我们历届市委、市政府做好了以下三点:
首先是做到了精心规划。常德市委、市政府2007年印发《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2012年印发《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既有整体规划,又有年度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年,循序渐进,逐步到位,每一年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进展。
其次是做到了强化责任。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建设教育强市,政府是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责,把创建工作作为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摆上很高的位置,从思想上、精力上、措施上予以保证。二是强化相关部门责任。各个部门、社会团体和全社会全力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特别是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国土、审计、公安、编制、人事等直接相关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主动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更多的帮助和更优的服务,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合力。三是强化教育部门的责任。建设教育强市,教育行政部门责无旁贷。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组织协调建设工作,以良好的服务、扎实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
三是做到了完善机制。一项伟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保障。教育强县是教育强市的基础,我市对区县市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并严格实施教育强县申报、验收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在创建过程中,市政府还结合教育督导工作,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评估。对按时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单位,市委、市政府正式授予“教育强县”的称号,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逾期不能实现目标的,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截至2016年底,鼎城区、临澧县、津市市高水平通过省政府“两项督导评估”并被认定为“教育强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