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益阳在洞庭湖水污染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介绍益阳在洞庭湖水污染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7-11-30 17:50 【字体:

  主持人:听完您刚刚的介绍,相信我们的网友对建设绿色益阳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大家都知道益阳属于洞庭湖流域,而全省正在进行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那我们益阳在洞庭湖水环境治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果呢?

  胡安邦:南洞庭湖是中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之一,全湖共有18个大小湖泊,118个湖洲,极适合水禽生长、觅食,区域内共有200多种水禽,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水禽50多种,世界濒危水禽50多种。目前,益阳在南洞庭湖三个国控湖体断面为南嘴、小河嘴、万子湖。在洞庭湖水环境治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洞庭湖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按照“淘汰一批、关停一批、搬迁一批和整治一批”的整治要求,依法整改排污口9个、工业企业47家;关停企业27家;完成沟渠疏浚清淤79千米,山塘清淤扩容1900口;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全市禁养区内共有畜禽养殖场(户)3448个,栏舍总面积138.2万平方米,全市将在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退养任务。二是强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入今年环保工作重中之重,全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的6个工业园区今年全部开工建设,5个年底建成,1个明年3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行。三是持续开展大通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三仙湖、柘溪水库良好湖泊保护。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大通湖区管委会采取断然措施开展大通湖水污染治理,制定落实《大通湖湖泊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案》,按照上下同治、标本同治、内外同治、政企同治、人水同治原则和“禁、减、清、换、治、保”六字工作措施,“禁”:实行24小时监控,查处投肥、投饵、投药和捕捞底栖生物行为;“减”:2017年未投苗、未施肥、未投铒;“清”:共清淤117万余方,完成43条沟渠疏浚;拆除大湖围网113公里,拆除30个大型投饵机;“换”:结合防汛,已实施换水2.4亿立方;“治”:实施1000米内畜禽退养,加强企业监管;“保”:加强宣传、加大打击力度,查办了一批案件,对4名处级干部、4名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追责。通过市委市政府、大通湖、南县、沅江市及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大通湖水质已经出现了好转。目前柘溪水库目前已退出“两网”生产农户1668户,拆除网箱17288口,面积8436739平方米,完成了任务的92.4%。三仙湖按照良好湖泊保护总体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的要求也全部开工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四是集中开展县级以上水源得整治和规范化建设。投入1.1亿元,对中心城区市级饮用水源地11个环境问题的整治,规范设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标识标牌,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7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分,制定了保护区整治和规范化建设方案,正在积极开展对存在问题的整治。五是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为强化特殊水域与湿地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委托洞庭湖环境监测站实施,到目前为止,已形成《益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我市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3519.5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5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科创_李伟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