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沙新经济发展恢复强劲-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半年长沙新经济发展恢复强劲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1-08-11 10:13 【字体:

今年以来,长沙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经济恢复速度快,展现出更强的韧性,推动长沙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新经济对经济贡献明显增强

1、新产业贡献突出。一是装备制造业贡献显著。上半年,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高于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水平6.1个百分点,拉动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行业分别增长15.9%、20.4%和17.0%。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20.7%和21.5%。规模工业高端产业增加值增长19.5%,高于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水平8.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4个百分点。三是新产品快速增长。上半年,智能手表产量33.18万个,同比增长11.2%;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3.52万台,增长183.8%;混凝土机械产量3.85万台,增长44.7%;工业机器人产量2347套,增长33.5%。

2、新业态增长迅猛。一是新型消费带动作用明显。新产品需求强劲,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59.1%和30.7%;互联网经济对长沙市住宿餐饮市场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长沙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分别增长83.6%和132.9%,拉动了长沙市限额以上单位营业额增长12.0个百分点。二是快递行业发展持续强劲。上半年,长沙市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5.03亿件,同比增长33.1%;实现快递业务收入40.18亿元,增长20.4%。三是新兴现代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1-5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9.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0.0%。

3、新投资领域持续加大。高新制造业投资加快,上半年长沙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高于长沙市投资水平11.1个百分点,比1-5月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3.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3%。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32.0%,比去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

4、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长沙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以新的举措推进新的开放,对外扩大贸易开放成效显著。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拟定的113项改革任务实施60.2%,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上半年长沙市进出口总额为1303.38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出口额为907.95亿元,增长37.1%;进口额为395.43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05亿美元,增长86.5%。

二、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当前新经济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加快部署发展新经济,优势不断扩大。1-5月南京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6.13亿元,是长沙的5.4倍;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306亿元,占到长沙GDP的36.2%。虽然长沙先进制造业、软件业、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增速较快,但与先进城市比较,体量相对较小,短期内还未形成新的优势,而且还要在专业人才引进、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创业等方面进行竞争,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

2、经济新动能不足。“四上”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新增“四上”企业的减少,将影响经济未来发展后劲。上半年,长沙市新增“四上”企业427个,同比减少69个,下降13.9%。从行业看,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新增39个,减少4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59个,减少16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70个,减少14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新增67个,减少11个。

3、投资支撑力度还需加大。上半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增长1.4%,低于全部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47.1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服务业投资下降32.7%,信息服务业下降19.3%。

三、对新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抓制造业创新转型机遇,大力壮大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主抓园区产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聚焦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数字经济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航运物流、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重点领域,紧跟技术前沿,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招引、培育和发展一批软件信息服务、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创意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新兴企业。

2、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以新一轮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为契机,密切跟踪国家创新平台体系重构动态,加强协调对接, 努力争取布局长沙的国家创新平台总量实现增长。扎实推进“两山两区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科技创新平台落户长沙。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逐渐扩大优惠政策准入范围。对参与重点研发项目,尤其是基础研究项目的企业提高资金补贴、人才收入的奖励力度,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三是充分发挥头部企业领头羊作用。头部企业是企业研发投入主力军,应扩大研发头部企业创新优势,有效发挥头部企业的市场敏锐度和科技敏锐度,依托头部企业带动中型企业,吸引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提高企业创新活力。鼓励头部企业布局建设重大研发测试平台和产业生态平台,利用平台经济、科技投融资带动“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积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孵化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

3、加强新经济监测监管。一是完善监测制度。根据长沙实际,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强和完善新经济统计工作,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强化监测分析。加强对新经济的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长沙市新经济的总量与结构、现状与趋势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情况。三是创新监管模式。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提升对新经济运行方式的监管水平,主动适应新经济的监管要求,既要做好净化市场环境的工作,也要为新经济成长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网站     责任编辑:王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