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抓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以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产业的换代升级,以高效、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目前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外向度大幅提高,但同时也面临总量偏小、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弱、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一、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15年益阳市208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比上年增加了70家,实现总产值7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增加值231.45亿元,增长21.3%;实现销售收入713.69亿元,增长23.7%;实现利税总额58.24亿元,增长21.6%。从主要指标增速情况来看,全市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额的增速分别排在全省第4位、第7位和第1位,处于全省中上等水平。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有望实现后发赶超,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0.2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6.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31.4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2.9%,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三)重点领域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增势强劲。 按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标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基本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改造等为主导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2015年共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470.35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62.7%。其中,新材料领域实现产值184.01亿元,同比增长19.0%,占24.5%;高新技术改造实现产值108.95亿元,同比增长20.1%,占14.5%;电子信息领域实现产值101.59亿元,同比增长16.4%,占13.5%。生物医药领域增长最快,实现产值72.80亿元,同比增长49.0%,占9.7%;
(四)产权结构日趋优化。 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时期,国有、集体资本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大量民间资本、外商及港澳台资本进入市场,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代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极大地推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权结构的优化。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仅有3家,占全部高新企业的比重下降到1.4%;而集体企业已完全退出;以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增加至141家,所占比重达到67.8%,销售收入从2014年的287.21亿元迅速增加到445.68亿元,增速达55.2%。在高新技术产业产权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逐步得到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偏小。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6家,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只有208家,只占规模工业单位数的22.0%。在所有高新技术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3家,其余的175家全部是小微企业,而全省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有1122家。2015年,全市产值过10亿的才12家,上50亿的企业没有1家,而全省产值过10亿的企业有325家,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有47家。这说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省排位较为靠后。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销售收入及利税额占全省份额分别为3.8%、3.7%和3.1%,分别排在第8位、第8位和第7位。
(二)研发投入不够。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典型特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3%及以上。而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16.82亿元,占比仅为2.4%,虽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但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相差甚远。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全市每年都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诞生,但应用成果少、发明专利少、企业自研成果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随着全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渴求日益强烈。然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5年,全市208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数320件,仅占全省的1.4%,平均每家企业仅有1.5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度高的产品更少。高新技术主要还是靠引进,仍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两手抓,二手都要硬”的发展理念
一手抓资本扩张。益阳工业化还处于中期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业化资本积累没有完成,因此全们仍然应当重视资本扩张,全们应当重视招商引资、立项争资、银行、股市融资等工作,做大工业规模,完成工业原始积累。
一手抓科技创新。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新型材料等科技创新成果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一个后大规模(post-mass)生产的世界正在来临,这场革命不仅影响到如何制造产品,还将影响到在哪里制造产品,将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新塑造区域产业竞争格局,全市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居于有利地位,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新工艺、新模式与产业的融合,重视高新技术在全市的产业化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二)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一方面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准入门槛,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另一方面要出台多部门参与的优惠配套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从政策、用地、资金等多个方面要形成绿色通道,形成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产出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氛围;其三要出台扶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政策,支持自主创新,支持创新成果孵化、小试、中试,形成新的产能。
(三)强化产学研对接,跟踪引进高新技术成果
各级党委、政府、各主要经济部门、各类园区要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创新成果,选择适合益阳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到益阳产业化,特别是要发挥益阳教育强市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益阳为各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全们要紧盯益阳籍人才,紧盯益阳籍人才的创新成果,用乡情来感化、吸引他们为家乡的产业发展作贡献。要把产学研对接项目个数纳入对县市区、主要经济部门的绩效考核,形成一个上下联动招商引智的良好工作氛围。
各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背靠高校、科研院所成就技术支撑,解决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应当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站,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升级换代。
(四)促进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创新成果就是知识资本,要转发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与金融资本进行有效对接。一是要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解决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投入的问题,要建立以财政为主体、融合社会资本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对于具有较好市场前景、较好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入股投资,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二是要推动知识产权融资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全市仅有交通银行出台了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管理办法,但门槛高、手续繁杂,仅有一家企业办理了发明专利质押贷款,不利于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要以政府金融办牵头,联合金融机构、信贷机构就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融资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各类园区要加大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投入比例不少于财政支出的2%,重点支持产学研对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二是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作用,确保对科技创新人、财、物的支持,规模企业研发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2%,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
(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创新成果无论是申请专利还是以技术秘密形态存在,都属知识产权的范畴,属于法律保护的对象,全们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确保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垄断性,以确保知识产权拥有人的产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要加大对侵权行为、假冒行为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同时要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各项待遇,按照《湖南省专利条例》,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应当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奖励与报酬,一件发明专利的奖励不低于50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不低于2000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提取营利利润5%的报酬,外观设计专利提取1%的报酬,以充分调动企业研发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