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升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升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05-13 09:17 【字体:

 

——2010年湖南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分析

  2010年,湖南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输能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3692.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加快10.4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64.5%。“十一五”期间客货换算周转量年均增长10.4%,比“十五”期间快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775.55亿元,同比增长14.6%,比2005年增长371.1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9%。

  一、全年交通运输发展整体情况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

  1、铁路运输建设进入加速期。2010年,全省境内在建路网项目共计7项,里程达1276.17公里,基本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长沙南北站迁建工程霞凝新建货场和长沙南北站迁建工程捞刀河站改建岸工程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武广客运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客运列车实现了“公交化”模式,武广客运专线的投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京广铁路货物运能,提高了湖南与广州、武汉之间的客货运输能力,阶段性地打通了湖南省与上述两地之间的铁路运输“瓶颈”,大大改善了湖南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对接武汉城市圈的基础设施条件。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693公里 ,其中武广客运专线606.29公里。复线里程1852.40公里,电气化里程2342.00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达63.4%,比2005年末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省共有铁路客车2663辆,比上年增加36辆,比2005年末增加791辆,“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7.3%。铁路机车779台,比上年增加35辆。

  2、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完善。2010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27998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9.1%,比2005年末增加139798公里,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9%;公路密度从“十五”末的41.6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107.6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结构明显改善。

  等级公路进一步增加。2010年末,全省等级公路总里程达18404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865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138244公里。

  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2010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86公里,比上年末增长7.2%,比2005年末增加983公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2%。

  农村交通发展成为亮点。2010年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5822公里,其中2010年新建成21000公里,全省实现了99.83%的乡镇和81.5%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100%的乡镇、85.9%的建制村通客班车。农村交通作为农民群众最欢迎、最满意、最受惠的“民心工程”之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3、水路运输条件逐步向好。2010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11968公里,等级航道为4215公里,三级和四级航道分别比上年增加90公里和26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1000吨级航道90公里,3000吨级泊位3个,1000吨级泊位26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0万吨。

  4、城市客运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末,全省共有城市公共运营汽车15109辆,比上年增长3.1%,其中,空调车占27.4%,安装了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占16.5%,新增车占8.1%。城市出租汽车运营车数32665辆,比上年减少0.8%,其中,安装了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的占60%,新增车占2%。城市运营船舶25艘,比上年减少41.9%。

  5、民航运输条件继续改善。2010年,以长沙黄花机场为枢纽,张家界机场、常德机场、永州机场、怀化机场为辅的全省机场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黄花机场飞行区由4D升级为4E等级,已具备起降B777、B747、A340等大型客机的能力。起降波音777、767、757和空客330、300等大中型飞机比重大幅增加,全年保障波音747、777、空客A330等E类飞机起降超540架次。航空航线快速增加,2010年末全省共有民用航空航线117条,国际航线6条,国内航线111条,分别比2009年增加39条、5条和34条,全年新增6个国外通航城市。

  6、民用汽车快速增加。2010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43.7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43.65万辆,增长21.8%。其中,载客汽车161.23万辆、载货汽车48.22万辆、三轮汽车及低速货车34.27万辆,分别比上年增加36.12万辆、7.15万辆和0.38万辆,分别增长28.9%、17.4%和1.1%。营运性汽车载客位达到252.92万人,载货吨位达178.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29.3%。

  (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

  1、公路货运快速增长,客运平稳增长。2010年,全省公路完成货运量127635.0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完成货物周转量1539.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2%。武广客运专线开通对湖南省京广铁路沿线市与市之间和湖南与广东、武汉之间长途旅客的分流作用显著,抑制了这些地方公路长途旅客数量的增长。2010年,公路完成客运量148235.00万人,比上年增长11.2%;完成旅客周转量683.5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7%。

  2、水路客货运输均高速增长,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2010年,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919.00万人,旅客周转量1.69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3.0%和66.8%;累计完成货运量1581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3.6%,货物周转量342.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2%。 2010年,全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89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7%;完成货物吞吐量19254.25万吨,比上年增长13.7%。

  3、铁路旅客运输较快增长,货运平稳增长。2010年全省铁路完成客运量7111.30万人,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武广高铁湖南段累计完成旅客发送人数960.84万人。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07.1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全省铁路完成货运量5715.55万吨,比上年增长6.0%;完成货物周转量1022.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从分月增速来看,客货运量的自6月份起趋于平稳,如下图

  

  

  5、航空客货运快速增长,黄花机场月均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2010年,民航累计完成客运量606.05万人,比上年增长10.5%,旅客周转量72.51亿人公里,增长16.3%;完成货运量6.09万吨,增长31.8%,货物周转量0.77亿吨公里,增长30.5%。全省机场飞机起降达12.93万架次,比2009年增加5410架次,是2005年1.7倍,国际和国内航线分别为2023和127356架次。全省5个机场旅客吞吐量总和达到1418.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是2005年的2.3倍,货邮吞吐量11.02万吨,比上年增长24.1%,是2005年的2倍。

  2010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62.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月均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以上,其中10月客流达117.74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峰,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在中南地区次于广州、深圳,排名第三,全国机场中排名第十二。

  6、城市客运稳步发展, 管道运输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量28411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城市出租汽车客运量1662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城市船舶客运量116.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1%。管道运输全年累计完成货运量626.67万吨,货物周转量6.04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18.7%。

  7、公路客货运量比重均超过85%,在各种运输方式中仍居主体地位。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和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等特点,尤其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更能发挥优势作用。2010年,公路客运和货运占全部客运和货运的比重分别为94.5%和85.2%,在全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中,继续居主体地位。具体结构图如下:

  从客运量来看

  

  

  从货运量来看

  

  

  8、交通企业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高。2010年,全省596家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8.11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14.95亿元,同比增长17.9%。全省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12.14万人,增长3.1%,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0.44万元,人均实现营业利润1.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54万元和0.08万元。从控股情况来看,2010年限额以上非公交通运输企业共有366家,占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的61.4%,实现营业收入95.38亿元,营业利润9.59亿元,同比分比增长13.3%和11.0%。

  二、当前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发展滞后

  交通运输业转变发展方式是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近年来,湖南省一些大中型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积极探索开展物流服务。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湖南省交通运输企业主要满足于提供运输、装卸服务,所能提供的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综合物流服务和现代物流功能不健全,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总体水平仍偏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分头管理造成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运输通道和枢纽设施各成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缺乏统筹协调,难以形成系统优势。同时,交通运输业拓展现代物流也十分缺乏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二)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依然存在

  近年来,虽然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铁路建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路网规模总量不足, “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十一五”末与“十五”期末相比,湖南省的铁路营业里程增长了31.8%,年均增长5.7%,营业里程增长主要是客运专线的增长。湖南省铁路路网密度低于同在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和河南等省。2、铁路客货运输的位置快速下滑。湖南省铁路运输实现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从分别从2005年的4.6%和50.8%,下降到了2010年的4.5%和48.2%;实现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从分别从2005年的6.8%和56.0%,下降到了2010年的3.8%和52.9%。

  (三)水运能力开发不够

  湖南省通航里程11968km,航道里程位列全国第三,密布的内河网络有通江达海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等级航道仅占常年通航里程的35.2%左右,尤其高等级航道里程很短,Ⅲ级(1000吨级)以上航道仅700km,只占航道总里程的5.8%,比例严重偏低。而同在中部的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西的等级航道占常年通航里程的90.8%、89.5%、70.1%和41.7%。湖南省水运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比例偏低,货物运输运距有缩短的趋势。2010年湖南省的客货运结构比例中,水运实现的货物运输量只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0.6%,货物周转量只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1.8%,客运量只占全社会客运量0.6%,旅客周转量只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0.1%,与2000年相比,货物运输量占比上升4.0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客运量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此外,湖南省交通运输业还存在供给不足、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

  三、加快湖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物流是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将会冲击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因此,我们要应尽快转变观念,增强物流系统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湖南省综合交通运输网,搞好交通运输系统内外部协调与发展,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要增加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充分发挥场站的区域物流系统节点的功能。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促使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社会物流信息的共享。

  (二)抓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要把铁路、道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系统规划和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个布局合理、运力充足、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发展持续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3+5”城市群之间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道路建设要坚持“成线成网”推进,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加快在建铁路线的建设步伐,并使纳入规划的铁路线尽快开工建设,完善“三纵三横”的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湖南省干支线机场体系,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

  (三)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湖南省发展内河运输具有自然条件的优势。从有利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薄弱交通运输方式和建设“两型交通”出发,尽快加长湖南省水运这块“短板”。要切实贯彻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9]42号),发挥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综合效用,制定“四水一湖”的航运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划,同时要编制内河港口规划,依据各地产业特点合理分工码头功能,避免港口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节约岸线资源。做好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的建设论证工作,保障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水量,解决枯水期通航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