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湖南省消费品市场分析
今年以来,湖南省继续完善落实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消费需求增长,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消费品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40亿元,同比增长18.4%,按可比口径,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消费品市场发展规律显示,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一般保持在8%-15%之间。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幅达15.5%,表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市场发展具备新的动能和特点。
(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和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二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了家电、汽车的销售;三是稳定和刺激热点商品的消费政策,如汽车、住房政策;四是提供消费便利性的政策,如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促进流通政策等。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些政策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效地提振了信心,对于促进消费需求、活跃商品市场发挥了积极效应,是全省消费品市场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截至7月2日,全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84.4万台,销售额为36.6亿元。
(二)居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商品消费结构升级。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8元,增长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01元,增长11.6%;截至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789.67亿元,积聚了较强的结余购买力;人均GDP也临近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消费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迅速步入消费的加速释放期和转型期,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消费升级不断演化,消费结构不断向更高层次转化。上半年,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的736.56亿元零售额中,吃、穿、用、烧四类商品占比分别为11.0%、9.2%、52.3%、27.5%,增长33.1%、23.4%、38.4%、39.4%;耐用品、非耐用品类商品占比分别为38.5%、61.5%,增长41.5%、33.7%;基本生活类、居住类、燃料类、交通电器设备类、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其他类分别增长28.4%、42.0%、39.4%、41.9%、28.9%、38.0%,其中,汽车类增长42.5%,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4.3%,化妆品类增长36.4%,金银珠宝类增长40.8%。
(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和不同经营方式之间竞争激烈。随着消费品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竞争愈演愈烈,大型企业因消费环境较好、商品品质有保证、售后服务好、价格平实,以及良好的声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其零售额占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2.69亿元,增长35.9%,比限额以下增速高23.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11.89亿元,增长33.2%。另外,品牌和不同经营方式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格力、美的、海信等品牌空调生产厂家大打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各大商家平均两个月推出一项促销活动,家润多、平和堂等大型商贸企业更可谓“月月有新招、天天有活动”。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中,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实现零售额分别为53.29亿元、101.59 亿元、144.25亿元、132.33亿元、0.53亿元、2.36亿元、9.24亿元,增长22.7%、33.9%、 39.2%、37.2%、39.8%、56.8%、25.4%。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总体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当前,制约消费品市场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居民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1.2%。近年来,湖南省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对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凸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1,收入差距绝对值达10174元;城镇居民20%最高收入与20%最低收入比为4.81:1,收入差距绝对值达25202.5元。低收入者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只得低层次进入商品消费市场;而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市场参与程度低;中低收入者由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预期较高,消费力难以释放;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长期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购买力仍然较低;另外,大量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生活消费主要在城市,节余的收入又大部分流向储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二)影响居民即期消费的因素增加。目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使恢复中的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物价走高,居民对央行调息紧缩银根的预期有所增强;加之股市、房市调整致使财富效应降低,居民理性消费开始出现,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即期释放。上半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67、0.59,比2009年降低了0.04、0.09点。
(三)热点商品零售同比增幅有回落的迹象。随着汽车生产的加快,供应及库存的增加,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弱化,如购置税减免缩小,用车的成本增加,包括停车费和油价上涨等都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购车热情,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幅从1-2月的50.4%、3月份的43.5%、4月份的41.5%,5月份的33%,回落到6月份的39.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幅从1-2月的42.0%、3月份的47.7%、4月份的39.4%、5月份的28.6%,回落到6月份的33.5%;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幅从2月份的56%、3月份的53.9%、4月份的77.3%,5月份的43.5%,回落到6月份的24.8%。

(四)商品市场升级受阻。商务部最新发布当前市场上600多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平衡的约占三分之一,供过于求的约占三分之二,基本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持续的供给过剩相对表现为需求的不足。受消费习惯、企业经营理念、地方保护主义、资金约束等影响,湖南省连锁企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到目前为止,真正的全省性连锁商业只有步步高、家润多等几家企业,网点延伸到农村集镇的连锁企业还不多,并且经营管理还不规范和完善,从目前湖南省市场来看,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仍然是市场主体,零售额份额为70%左右。另外,不断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商业诚信缺失、商品质量等问题,消费安全无保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促消费政策的配套措施和条件不完善。近年来,汽车消费高速增长,但是城市居住小区及公共场所的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道路建设滞后和交通管理不善,交通堵塞严重;另外,在费用征缴、用车成本、城市管理、零配件及维修管理等方面也没有任何新的配套政策,仍然沿用相对滞后的消费政策,制约了汽车消费的持续快速增加。“家电下乡”尽管成效较好,但是同样面临诸多配套条件不完善的制约。湖南省23万多个自然村,通自来水的村还不到20%,由于缺乏自来水,农民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的愿望难以实现;农村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电价偏高,制约了冰箱、空调等电器的普及和使用;另外,部分山区手机信号不好,通话质量差,致使这些地区的农民购买手机的欲望也不高。
三、下半年消费品市场走势预判及对策建议
从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规律及其支撑因素看,预计下半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但是由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可能出现效应递减,虽然物价适度上涨会带来零售额的增加,但综合各种因素判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出现前高后低走势的可能性大。要保持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确保零售额稳定增长,不仅要保持已有促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还需补充和出台新的扩大消费政策,同时要继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居民购买力,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
(一)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生、促消费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尽快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提高居民购买力;积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理顺分配关系,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进一步释放居民购买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转移支付,提升居民消费信心;继续完善“家电下乡”等各项促消费政策,降低农村电价,防止出现家电下乡之后农民买得起家电用不起电的现象。
(二)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刺激居民扩大消费。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湖南省要重点培育汽车、旅游文化休闲和餐饮三大消费热点,带动其它消费热点的形成,从而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品市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借鉴北京开发新型旅游商业模式的经验,扩大旅游购物和餐饮消费。可以根据湖南省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因势利导,延长营业时间活动,推动夜间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三)加快商贸流通业的改造提升,促进消费品市场升级。要将完善商品供应渠道,使消费者放心购物作为发展零售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市场发展特点制定零售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连锁企业,不断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档次,将连锁企业延伸至社区、乡村集镇,形成有序、规范的商品供应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方便居民消费。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呈现井喷增长态势已是事实,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是一次变革,今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等地的传统商业企业开始转战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湖南省也应抢抓机遇,尽快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省内大型商贸企业进军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