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
编制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令,以下简称《条例》)、《娄底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令29号)以及《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娄政办函〔2017〕66号)要求,由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制完成本报告。报告全文由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切,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切实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稳步推进政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拓宽信息公开单位和内容。制定出台《娄底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娄政办函〔2017〕66号)、《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娄办发〔2017〕1号),在门户网站公开公示,要求相关部门遵照执行。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事项,均依法及时地做好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主动公开范围,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专栏,及时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重要事项,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推进制度公开透明。
(二)严格信息公开监督和考核。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统一编制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定期对各单位指南更新完善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做好信息公开监督统计工作。每季度组织辖区内各信息公开单位做好信息公开情况统计填报工作,确保按规定的时限报送。采取逐级审查方式,加强对区域内统计报送单位所报送数据的审核把关,确保汇总的数据真实准确。定期通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议制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修订出台《娄底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娄政办函〔2017〕67号),明确责任主体、内容和程序等。
(三)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一是不断完善政策解读制度,进一步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法规规章和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全方位宣传和政策解读,做到了家喻户晓。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政策解读39次。二是加强对政务舆情的掌握,及时发现问题。建设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书记市长信箱”、“在线访谈”、“民意征集”、“网上调查”、“投诉建议”、“常见问题”等政民互动栏目,针对舆情反映情况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及时予以正面回应,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民生热点等问题,实现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为公众提供及时高效的咨询服务。市政府门户网站全市共开展在线访谈8次、网上民意调查9次;受理“书记市长信箱”群众有效来信1269封,办理回复1269件,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受理湖南红网“问政湖南”频道市长留言577条,办理回复577条,回复率为100%。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大部分局委办子站也按照要求设置了网络问政栏目,并形成了一套按时受理、办结和回复的管理机制。三是整合信息发布和热线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型政府。在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通过“娄底市政府”手机APP、“娄底市政府”公众微信号、“娄底发布”政务微博、“掌上娄底”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整合市政府12345热线和各级各部门社会求助热线资源,及时处理投诉、咨询、应急救助等相关信息。2017年,共接到市民有效电话389034个,其中资讯类228963个、投诉类12084个、求助类122178个、其他类22841个,均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做到答复及时、准确,办结率99.78%。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17年,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9569条,其中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共发布各类政务信息48741条,各县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共发布各类政务信息90828条。
(一)扎实推进经济信息公开。一是加强预期引导。今年以来,我市以积极开放心态面对群众,实时更新政府会议、政策文件,定期组织召开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解读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数据,实时公开中央、省、市政府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全年政府网站共发布各类审计信息1091条,其中涉及的审计政务类信息536条,审计结果公告13篇,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审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推进减税降费降成本信息公开。在各级各部门网站及时公开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有关政策措施及相关信息,公开价格收费信息、实行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三是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及时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尤其针对重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易地扶贫搬迁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做好审批、核准、备案等信息的公开,加大在线监测、项目稽察、执法检查等执法信息的公开力度。公开年度项目批准、备案情况,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全年共发布招标、中标公示和工作动态等各类信息1461条,公共资源交易全程公开、公正、透明。四是推进PPP项目信息公开。为保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的公开透明,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均专门设置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栏目,全面公开42个PPP项目推进工作情况、征集专家库等信息。
(二)持续推进改革信息公开。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放”方面,持续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2017年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13项、合并11项、新增3项;同时在投资领域减少核准、前置、报建环节,价格领域减少定价范围并通过在各级各部门网站集中发布等方式,实时公开简政放权信息;“管”方面,注重全面公开,强化重点监管,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全程效能监督,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服”方面,优化流程,变审批为服务,清理并公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政务服务信息,全市5个县市区、44家单位成功接入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二是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公开。推动产权交易机构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按月、按季度公布国资委监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与人事变动。三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公开。定期发布市内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公开力度,深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工作进展情况公开,真正让农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四是加强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公开。为方便群众查阅和监督,2017年我市在本级政府与财政部门网站均设立了财政资金公开专栏,集中公示政府及部门预决算与三公经费,同时加大营改增相关政策措施、操作办法、改革进展及成效公开力度,完善各级政府债务种类、规模、结构和使用、偿还等情况公开,全年公开财政部门相关规范性文件14个,发布财政相关新闻500余条,财政窗口收入共105724132元,发布从业资格证900余张。
(三)加强结构调整信息公开。一是推进“两新”公开。我市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均设立了“两新”公开专栏,公开创新创业、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与相关扶持措施,为企业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打通官方渠道。二是落实去产能公示。市级与各县市区政府利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承担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企业名单,公布企业产能、奖补资金分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不达标情况等相关信息。三是定期公示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报告与产品质量监管相关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市场、旅游经济分析报告按每周、每月、每季度频次定期公示在政府与部门门户网站,从而引导消费升级。同时,为做好质量提升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及时公示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以及对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查处结果与质量违法行为记录。
(四)有序推进民生信息公开。一是切实公开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信息。为推进数据共享,扩大公众参与,全省“互联网+监督”平台于11月14日正式上线,2017年娄底市本级平台共采集民生项目资金主表631个,资金来源表834个,资金去向表753个,项目发放表20290个,个人发放表4709697个,项目公示表190个。在时间节点内,所有行政村(街道)村级财务数据均采集到位,共采集19020条。同时,相关部门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上重点公开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帮扶措施、扶贫成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以及困难群众救助等信息,让困难群众知晓政策、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公开环境保护信息。实时公开全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PM2.5等5个因子的浓度、AQI指数和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并通过环境质量月报对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标准、市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进行更新公布,同时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环保执法、“河长制”公示、污染源监管信息,全年共依法依规依程序公示已办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95件,环评类信息392条。三是公开教育卫生领域信息。在教育信息公开方面,网站设立“阳光教育”专栏,积极公布落实各类教育招生文件,公示各类教育资源,为困难学生提供帮扶救助,定期公示教育监管结果与考核意见;在卫生计生方面,公布卫生计生相关政策文件、服务指南、医疗机构公开、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389条,窗口完成卫计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共870余起。四是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以网站公开为主渠道,结合利用 “娄底食品药品监督”微信平台,及时公开动态信息359条,饮食药用科普信息6条,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42件,媒体联播89条,法制宣传信息3条,互动交流信息38条,食品安全抽检信息20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审查情况25件,食品生产许可12批,药品零售企业GPS认证28件,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公告审批32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6件,开展饮食用药健康科普宣传。
(五)搞好防风险信息公开。一是金融市场信息公开。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与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在文件出台前后,为做到同步联动,防止脱节,我市高度重视政策解读与舆论引导,及时通过门户网站和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有理有据的解读与回应。二是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全市建立起了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实时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土地供应计划、相关权证服务以及公积金管理政策,及时做好棚户区改造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相关信息的公开,尽早实现三年改造61504户的目标,尽量让信息多跑腿,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三是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全市各级政府与相关安全生产部门均设立了生产安全信息公开专栏,专门发布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公开常规检查执法、明察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执法信息与安全生产不良记录。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全市各级共收到各类政务信息公开咨询电话1000多个,共接到公民依申请公开40件,其中现场申请26件、网上申请10件、信函申请4件,依法受理答复38件,不予受理2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为方便广大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免费提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服务。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受理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7年,我市各级因政府信息公开累计被申请行政复议1件,其中依法纠错0件,主动撤回0件;提起行政诉讼12件,依法纠错2件;受理举报39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017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队伍建设不足。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依法公开意识不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理解不深、法律法规意识欠缺、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公开的内容形式需进一步优化。公开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拓展,提高信息公开的有效性;电视、报纸、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开形式需进一步整合优化,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完整、规范,提高信息公开的便民性。三是工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些单位部门主动公开、定期公开、全面公开的意识不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和监督评议等仍需加强。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强化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继续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拓展主动公开信息内容,深化政策解读制度落实,不断提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继续优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完善各级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建设;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层面,推动深化基层政务公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办事公开;继续深化公开内容,重点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信息公开。二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发布协调、保密审查、受理举报、年报公报等制度,明确工作责任主体。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形成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及时、准确、全面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工作考核和社会评议。继续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细化制定考核细则,探索并尝试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化评议,着力推进落后地区和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