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矮寨镇内,车辆慢慢行驶过蜿蜒、颠簸的矮寨盘山公路。峡谷中间,连接着一座正在施工的悬索桥,它跨越了矮寨大峡谷,从远处望去,感觉像浮在云层中,甚是壮观。
这就是世界上跨峡谷桥梁中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它不仅主跨长度世界第一,而且轨索移梁架设工艺、塔梁分离结构和部分新材料的使用也均为世界首创。
明年上半年可望通车
矮寨悬索桥是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通道、吉首至茶峒高速公路跨越矮寨大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山峦起伏,地质条件复杂。
该桥设计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德夯河流经谷底,桥面距谷底高达335米,主跨1176米。工程计划投入7.2亿元,占吉茶高速公路计划总投资的15%。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矮寨大桥项目部经理欧阳钢介绍,该桥采用的塔梁完全分离结构设计在世界桥梁建设中属首例。既减小了主梁长度,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又节省了投资,实现了桥梁结构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最值得称赞的新工艺——轨索移梁法更是表现湖南交通人创新意识的典型。”欧阳钢解释,轨索移梁就是利用大桥主缆和永久吊索作为支撑,在吊索下端安装水平轨索,作为钢桁梁节段由两岸的拼装台座向跨中运输的水平通道,实现在峡谷中架设钢桁梁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矮寨悬索桥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实现通车。
他们在百米高空走“猫道”
矮寨大桥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多的第一,离不开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的路桥人员的努力。
2007年8月,项目部先遣部队进场。到施工现场一看,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连块安营扎寨的平地都没有。但他们没有灰心沮丧,而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齐心协力闯关。
没有路,就用炸药炸出路;没有电,就先用小型发电设备解决基本生活用电;没有水,他们造就了矮寨大桥的引水工程——使用一级泵从距山顶300多米的德夯峒河中抽水上来;没有地方住,就在山上搭帐篷,每天步行上山施工,晚上再摸黑回营……
为了把德夯河的水引上山,项目部的工人不顾山势险峻,在最陡峭的地方,用麻绳将人和水管吊到半山腰,打孔,固定水管。80度、300多米的垂直高度被他们用双手双脚征服;为了拉通吉首岸的施工便道,项目部一班人不顾地势坎坷,在拖拉机过不去的地方,组建五人“挑油”小组,翻越60米高、坡度70多度的垭口,用肩挑、用手抬,给挖机送油。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仰头看他们拿着设备走在百米高的“猫道”上,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天险在他们脚下仿佛都变成了通途。
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但是工人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矮寨公路不再是“天险”
矮寨盘山公路自1936年9月建成通车后,一直担当着衔接粤汉、湘桂黔通向西南咽喉要道的任务。长约6公里的公路,却修筑于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多次转折,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公路最宽处不超过7米,最窄的地段不足4米,两辆小车在最窄段不能同时通过。有司机形容矮寨盘山公路“让人真正懂得‘惊心动魄’和‘毛骨悚然’这两则成语的含义”。
矮寨悬索桥建成后,矮寨公路危险及堵车的景象将成为历史,从长沙到重庆、成都,再也不需要经历这惊心动魄的“公路奇观”了。矮寨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矮寨大桥指挥部,吉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嘉慧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将“矮寨大桥”改名为“德夯大桥”。“从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就到了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这对当地的旅游发展能起到相呼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