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可以逛潇湘南大道风光带
该风光带位于猴子石大桥与黑石铺大桥之间,昨日全面动工建设,今年底建成 以春景为主题分为三个区:芦荡烟云区、百花映江区和碧波叠翠区
打太极拳、放风筝、跳交谊舞、跑步、舞剑……从2001年冬开始,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上万名高校师生和当地市民活跃在紧临长沙市潇湘大道的防洪堤上。昨日,随着多台挖机开进施工现场施工,位于猴子石大桥与黑石铺大桥之间的潇湘南大道风光带全面动工建设。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洋湖垸生态湿地公园的湘江边上将现翡翠项链,生活在大河西先导区的市民又多了个休闲好去处。
观光车道听不到噪音闻不到尾气
潇湘南大道风光带以万花映江为特色,注重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突出未来洋湖垸生态湿地内丰富的洲、湿地、内河、滩涂等生态景观,为市民提供一条可行、可坐、可观、可玩的滨江活动观赏空间。
“长沙目前已经建成的风光带多数是路堤分离的,风光带供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和观光,大堤或风光带内侧往往是宽敞的主干道,供机动车行驶。”相关专家说,潇湘南大道风光带是路堤合一的风光带,双车道的观光车道修在宽敞的防洪大堤(即风光带)顶端,并且观光车道沿线留有许多供停车的空坪,市民驾车游玩可将车开进堤顶的观光道上。
“观光车道上几乎听不到噪音和喇叭声,闻不到太多的汽车尾气,所能听到的应该是青蛙的叫声、风吹芦苇的声音和树丛里的鸟鸣声,因为这是相对宁静的地方。”未来的大货车、大客车统统被引至潇湘南大道,沿湘江大堤走的观光车道只允许观光小车行驶。
风光带采用自然生态的缓坡形式
跟长沙早期建的风光带特别突出防洪功能所不同的是,潇湘南大道风光带采用自然生态的缓坡形式,使风光带与湘江和谐相处,市民随处可到自然河流边上亲水。缓坡上适当种植耐淹的树木和花草,适当布置自然石。
“植物选择易成活、易维护的本土化树种,适当搭配一些生命力强的树种。”相关专家介绍,潇湘南大道风光带不搞大规模的搬树运动,即不把价格昂贵的古树搬进城。植物种植按段落、按季节成片布置,使之成为群落,四季鸟语花香。既要营造春花秋果氛围,又把修建风光带的成本降下来。
另外,沿途还在不同场地构筑湿地、滩涂、游乐场等,供少年儿童游玩。
沿线3个景观区贯穿春花景观带
潇湘南大道风光带位于湘江西岸,大河西先导区洋湖垸片区,北起猴子石大桥,南至黑石铺大桥,西部紧邻洋湖垸湿地公园,全长4.4公里,面积33.2万平方米。相关专家透露,潇湘南大道风光带以春景为主题分为三个区,分别是芦荡烟云区、百花映江区和碧波叠翠区。
“整个区域寓意为颂春,取歌颂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意,也是暗含本段风光带的起始之意。”相关专家介绍,芦荡烟云区以河滩芦苇为主景,如烟如云的芦苇,自然的河滩草地,环形石阵,随意的石径,供游人散步停留。
百花映江区位于风光带中部,防洪堤东面,以延续起伏的条状花径为主景,形成最具特色的春花烂漫、百花映江的区域景观,打造长沙最大的春花景观带,定位在映春之景。
碧波叠翠区以白龙宫为主景,以河畔草地为特色,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白龙宫建筑,适当体现拆除老建筑的平面遗迹,营造自然宜人的河畔草地风光,黑石铺大桥下设置特色草坡石阶,供市民游玩休憩。坐草地观四季碧水,留驻春天的景色,故该景区寓意为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