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
陈肇雄
(2013年5月6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近年来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分析当前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刚才,长沙、常德、郴州、湘西等市州和卫生厅、安监局分管应急工作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的经验,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深受启发。省应急办罗建军主任介绍了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常态化、基层化、社会化和有序化,全社会应急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各级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全省应急预案报备、评估、修订等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应急预案体系。目前,全省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20余万件。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95%的乡镇(街道)发布本级应急预案2万余件。全省还组织开展了防汛抢险、地震救援、消防灭火、矿山救护等应急演练4000余次,对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确立。省政府成立了省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和34个省级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各市州、绝大部分县市区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不少乡镇街道明确了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及时高效。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公安、民政、安监、省军区等单位间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制度。
(三)加强了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我省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湖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下发政策性文件30余件,从宏观上规范和指导全省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照章办事。
(四)夯实了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初步完成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实现省政府应急平台与市州政府应急平台及公安、卫生、气象等省直单位专业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应急力量不断壮大,全省组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6万余支、30万余人,基本覆盖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卫生防疫、农业病虫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五)提高了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体来看,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应对科学,能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及时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把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特别是妥善处置了2008年特大冰害、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2年全省多地涉日游行等重特大突发事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全省应急工作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队伍。
二、进一步深化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我省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有三点:
第一,加强应急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面对危急的能力,并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这些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事件居高不下,各种群体性事件多发易发,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近,守盛书记多次强调全省要实现“三量齐升”、守住“四条底线”、坚持“五个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安全稳定问题。只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第二,加强应急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是应人民群众之所急,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如果因为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而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加强应急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应急管理同时兼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题中之义。我们必须在转变作风、理顺关系、提高效能上多下功夫,在做好常态管理的同时,切实提高应对各类危机的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挺身而出,从容应对,科学处置,全力化解。
其次,要冷静分析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利益群体交织并存,突发事件逐年递增。全省突发事件从2006年的19.63万起增加到了2012年的34.58万起,应急管理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受气候、生态环境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省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加重加大,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12年全省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5起,1622.8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9亿元。
二是事故灾难多发。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但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在全国排位靠前。道路交通、农业机械等领域事故多发,部分高危行业安全基础薄弱、隐患突出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安全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2012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灾难12994起,同比增加462起。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时发。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霍乱等疫情时有发生。最近,我省已出现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人体重金属超标等环境事件呈上升趋势,稍有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事件高发。受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影响,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增加,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高位运行,且群体性事件参加人数多、事件规模大、行为激烈。2012年全省发生各类社会安全事件33.28万余起,同比增加8.85万起。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大量普及运用,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出现网上网下遥相呼应、相互放大负面影响的现象,给社会维稳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着力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天的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我省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指挥协调,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建军同志刚才做了全面的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要抓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应急平台建设。应急平台是政府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重要载体。各市州、县市区都要加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的推进力度,并逐步向基层延伸。按照国务院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2014年6月底前,市州政府要完成本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州、县市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省政府将考虑对财政困难市州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补助。公安、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要加快专业应急平台建设,并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抓应急体系建设。这是整个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等四个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覆盖。三是抓应急能力建设。应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成败。主要是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四是抓基层基础工作。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主体力量在基层。要建立风险隐患防范排查机制,加强重大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等地的综合风险调查与评估,建立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要督促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强化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育发展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信息员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在这次四川芦山县7.0级地震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处置,使政府成为抗击灾害的主心骨,加上部队、社会力量协同配合,把握了抗震救灾的主动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快速作出反应,确保有效组织,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四要依靠群众,预防为主。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出现突发事件时的妥善处置,更重要的是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只有群众自觉参与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全社会预警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要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功夫下在平时,特别要重视农村和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要大力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和有效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要落实责任,严格奖惩。省政府已将应急管理纳入了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要严肃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对迟报、漏报、误报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对于玩忽职守、应对处置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那些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担当重任的干部,要给予表扬、提拔重用。
同志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利国安民的大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我省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