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省民政厅
(二○○七年八月)
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非常重要。刚才,郭开朗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阶段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基层减灾救灾工作作一发言。
一、基层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民政部门以制订和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重点,努力推进基层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基本健全。省、市、县都建立了以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的指挥体系。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设立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门应急管理机构,为有效应对突发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指挥保障。二是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我省各级均制定了相应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以及预案实施办法、应急工作规程,为有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供了操作规范。三是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各级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储备库(点),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拨。
(二)灾害预防预警机制有效运行。2006年迎战第4号、5号强热带风暴的时候,省防指及时召开防汛会商会,研究部署具体防御措施。我厅及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严阵以待,做好迎战准备。各地迅速将灾害预警信息进行了层层传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安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受洪水威胁群众,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三)灾害管理宣教工作深入开展。我厅结合“国际减灾日”活动在全省开展了“社区减灾平安行”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各地开展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普及减灾知识,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了群众的避灾自救能力。
(四)灾害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灾害综合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决策、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的抗灾救灾机制,做到了赶赴灾区现场快、救灾物资调运快、资金下拨速度快,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电、路、坝等水毁基础设施得到及时恢复和修缮。又好又快地完成了灾民住房重建,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所有因灾倒房灾民春节前全部入住新居的目标。
二、下一阶段基层减灾救灾工作的打算
近年来,我省基层综合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减轻了灾害损失,维护了灾民基本生活权益,但是我省基层综合减灾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减灾救灾综合协调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市州、县市区基本没有成立综合减灾协调机构;二是基层应急预案编制不完善,已有的预案操作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基层群众减灾意识总体上还比较淡薄,减灾知识普及率和避灾自救技能还亟待提高;四是基层救助的保障装备和工作经费与应急救助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救助工作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层减灾救灾工作是综合减灾工作的基础。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基层不仅第一时间要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处置灾害,因此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高基层灾害处置水平意义重大。加强基层减灾救灾工作,要发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组织领导作用,依托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应急和减灾志愿者队伍,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夯实基层应急救助和减灾基础,提高基层灾害应急救助和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减灾工作,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地方综合减灾机构,加强减灾工作指导。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国家成立了减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省里按照《湖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于今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湖南省减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减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综合减灾协调工作。同时,各市州、县市区也要结合当地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参照省减灾委的体制和职能,及时建立减灾委员会。地方减灾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省减灾委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本区域减灾措施和规划,综合协调本区域的减灾工作。
(二)加强灾害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有效地对灾害进行预警,对及时开展救灾工作,减轻灾害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加强与水利、国土资源、林业、气象等涉灾部门的减灾合作,加强灾害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重大灾害信息预警分析制度,增强灾害综合预警能力,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三)深入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强减灾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区减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城市和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一系列减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将宣教工作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家庭,普及减灾知识,增强群众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要全面落实《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湖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民政部门要完善24小时灾情监测制度,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抗灾救灾工作运行机制。要完善政府部门和公益慈善团体的联动机制和救灾捐助社会动员机制,积极推动农房保险工作,提高救灾工作时效,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五)组织实施一批减灾项目,夯实减灾工作基础。要积极推进工程减灾,切实提高多发易发灾害地区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抵御灾害的能力,重点实施以下项目:一是建立自然灾害信息平台,全面提高应急救助组织指挥能力;二是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加强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救灾物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救灾物资保障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减灾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创建“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县”活动,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四是在街道、社区等普遍实施“慈善超市”和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动员机制。
(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基层应急救助能力。社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是城市和农村长远发展的保障。要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不断加大对社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社区、乡村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加快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