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京珠高速衡阳段“10·6”液化气槽罐车火灾事故抢险救援的经验与启示
2007年10月6日8:00左右,一辆载有23吨液化石油气的湖北籍槽罐车在京珠高速衡阳段往广州方向371千米处发生侧翻,由于车速过快加之巨大的惯性,槽罐车车头一头撞向了路旁的护坡引发大火,两名司机逃避不及被烧导致一死一伤,同时导致槽罐车罐体与车头分离达20多米,罐体前端检查人孔破裂,罐体斜倾在高速公路旁边的排水沟内,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后立即引发冲天大火,瞬间将公路旁边的草地和绿化带烧焦,将京珠高速拦腰阻断,23吨液化石油气犹如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京珠高速交通大动脉的安全,险情如不及时解除,后果不堪设想。经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局联合现场勘察和走访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是由于司机长途疲劳驾驶,车速过快所致。
一、事故抢险经过
事故发生后,衡阳市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领导率领市安监、建设、交通、消防、交警等部门和衡阳钢管集团、中核集团二七二厂、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市燃气公司等企业共计300余人,火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任总指挥长,消防支队支队长任现场指挥长的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整个抢险救援行动,协调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和装备。随后,省交警总队、省消防总队、解放军163医院、国家安监总局有关领导和人员相继赶到现场。
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耒阳、特勤、石鼓、蒸湘、珠晖5个中队及衡阳钢管厂、二七二厂2个专职消防队共16台消防车130余名消防官兵和专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实施抢险救援。第一时间赶到的消防官兵在起火液化气槽罐车喷火正前方设置了一支水枪阵地对罐体进行冷却和降温,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又在槽罐车左侧隔离带和高速公路往南方右侧的护坡上各自建立了一个水枪阵地,对整个起火罐体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水枪喷射,以保持罐体的正常压力和温度,防止因连续高温烧烤引发罐体变形或爆炸。由于高速公路附近没有消防水源,为解决水源紧张的困难,指挥部在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找鱼塘和小溪,使用车载机动泵抽水向消防车供水,再抽调部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到附近的集镇和乡村寻找水源运水供水,确保了在长达1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有3支水枪源源不断地对罐体进行冷却。
事故发生后,省交警总队高速支队对事故现场1500米范围内双向路段设立了警戒线,实施了紧急交通管制,统一调度京珠高速公路南北方向车辆分流。对事发周围1000米范围内的居民和行人进行了紧急疏散,并设立了岗哨实施警戒区清出救援专用车道,警车喊话,电视广播提醒路过车辆改道行驶。现场指挥部拿出三套救援方案,经专家论证、上级同意后,确定了先灭火再堵漏的方案,并立即作了分工。21:55,使用干粉灭火器将罐体裂口明火扑灭,使用湿棉被将裂口扎紧,将特制的锅盖模具盖在了整个泄漏部位上,随即再用湿棉被将锅盖与罐体之间的缝隙扎紧,灭火堵漏成功,整个过程共历时10分钟。10月7日3:50,中断了20个小时之久的京珠高速公路恢复通行, 10月7日5:56,罐体被安全运至冠市镇石料场并成功卸载。
由于罐体内尚存留液化残液,且周边民房较多,依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继续发生泄露,将会导致严重的爆炸事件。市安监局组织专家组人员几次深入现场,研究处置方案。10月7日,市县有关部门及公安、消防、卫生近100名工作人员,调集吊车、消防车、抽排液化气残液和残气的工具车、平板车、交警巡逻车等10余辆,根据制定的处置预案,成功处置了液化气槽罐车罐体。
二、事故抢险的成功经验
由于发生事故车辆系装载有23吨危险化学品槽罐车,这次事故抢险在全国尚属首例,救援难度相当大,成功救援经验和体会如下。
(一)反应迅速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先决条件
接到事故报告后,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周强、李江等领导指示,要求做好抢险救援和事故处置工作,尽快疏通交通。衡阳市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了《潭耒大队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处置方案》、《衡阳市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公安消防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出警迅速,果断实施交通管制,省消防总队调集人员和设备紧急救援,有效控制事态,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在事故现场,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始终坚持在最前线统筹协调,正确指挥,科学决策为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可靠依据
省市县先后启动应急救援、交通处置、火灾扑灭等多个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分工,相关应急力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抢险工作按照正确的、科学的、规范的程序快速推进,提高了救援抢险工作的效率。高速公路封闭后,大量车辆滞留,高速服务区分3次安排做好食物、药品、油料供给,同时,做好相关服务。
(三)决策科学果断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可靠保障
抢险救援工作围绕“两个确保”原则,既要确保现场救援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确保交通畅通。针对大量液化石油气喷火的实际情况,现场救援既要考虑堵漏灭火,防止罐体爆炸,还要考虑进行倒罐,这都是处置救援必须解决的技术核心问题。为此,指挥部制定了3套方案,反复征求专家意见,论证最佳方案。后经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专家论证,上级批准同意,指挥部实施了先灭火再堵漏的方案,首先用湿棉被捆绑罐体泄漏部位进行强行堵漏,随后用临时特制的锅盖式模具对泄漏部位进行覆盖式封堵,再实施倒罐和吊罐,将罐体运离高速公路,彻底解除威胁。方案确定以后,现场指挥部对所有抢险人员进行了详细分工:①明确了灭火、堵漏、倒罐、吊罐的具体人员,操作方式和装备器材。②紧急通知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制作与罐体配套的锅盖式模具。③明确了灭火堵漏时的警戒措施,即在操作现场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出4支喷雾水枪稀释可燃气体进行掩护。④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理,确定了现场200米范围的其他人员一律退到警戒线以外。最终历时26小时成功救援,并妥善处理好了液化气槽罐车罐体善后事宜。
(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为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时值“国庆”黄金周,京珠高速车流不断,南北方向被堵车辆绵延达十余千米,为缓解交通分流压力,现场救援指挥部决定对南北方向车辆实施交通管制,分流到107国道和320省道。在不影响灭火救援战斗的情况下,在公路由南往北方向临时开辟了一条单行道,在交警的指挥下,部分车辆缓慢通过了警戒区,缓解了车辆分流的压力。考虑事故车辆灭火时间持续较长,现场指挥部采取多点多线方式大范围分流,将部分车辆从永兴县、醴陵市分流至106国道,缓解107国道和320省道的交通压力。省交警总队交管处、高支队、衡阳支队领导现场指挥300余名交警疏通交通,衡阳市、衡南县公安局负责人组织160多名民警参与救援和维护秩序。衡阳市政府科学调度全市消防部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增援力量和器材装备,协调调度社会增援力量和车辆装备。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连夜赶制模具,衡阳市广兴液化气站总经理李冬衡、衡阳市北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国辉顶着烈日和高温,冒着被大火灼伤和罐体爆炸的危险,深入罐体最近点侦察压力和罐体温度情况,及时提供罐体的各项技术参数。衡南县政府一面紧急疏散群众一面寻找水源,在不到半个小时,找到了两处水源,确保了2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前线用水的需要,并及时组织了人员为前线官兵送去了矿泉水、面包和盒饭,并组织医护人员现场待命,随时应对突发人员伤亡事故。为有效保障大量被堵司乘人员和旅客饮水吃饭问题,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出动后勤服务人员120余人次,分3次免费为被堵司乘人员和旅客提供矿泉水、开水、方便面、饼干、药品,解决了旅客们的燃眉之急。后勤和技术保障为整个抢险救援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稳定被堵司乘人员情绪,省交警总队指挥中心热情耐心受理电话咨询,解释引导,并通过湖南电台交通频道不间断发布交通管制分流信息,通报事故处置进展。
(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是这次成功救援的前提
在应急当中,衡阳市安监局能顾全大局,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精神,设置方案,组织协调。在抢险救援过程中,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参战官兵发挥了军人顽强作风,连续奋战,从发生事故到堵漏成功再到吊罐起运和安置,整个过程近26个小时,官兵们在烈日下身穿避火服,冒着生命危险靠近罐体明火部位进行近距离喷射,几番轮流上阵,手握水枪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喊一声累,没有叫一声苦,直到整个救援行动结束才撤离事故现场。广大执勤民警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开展交通疏导和现场执勤。正是所有抢险人员发扬了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为事故抢险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几点启示
(一)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应有一个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置突发事件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任务紧急,直接准备的时间仓促,做好预案,并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十分必要,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各专业组、现场指挥员才能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责,做到指挥顺畅,规范运作,尽可能避免抢险初期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抢险工作效率。
(二)全面把握情况,灵活决策
对发生事故处理、判断要及时果断,快速展开。抢险指挥部对现场情况应了如指掌,科学决策,现场指挥员不折不扣地落实救灾方案,执行救援命令,当方案和命令不适应现场情况时,及时向指挥部反映信息,提出建议,修订方案,组织实施。
(三)落实各项防范事故措施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进行责任目标细化分解,把安全生产防范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当前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事故教训表明,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公司及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已成为防范此类事故的首要任务。
(四)改善高速公路救援设施设备
据统计,在大量交通事故中,因大吨位施救吊车短时间难以到位而延长交通堵塞时间的占80%。此次高速公路事故后,应急车道被占用,救援车辆无法顺利进入,隔离栅栏用铁条焊死,造成应急设施不能急用,高速公路电子屏不够,无法及时告之路面信息等,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处置时间。因此,应设立应急车道不能占用的禁令牌和车辆分道标志牌,确保应急救援车辆及时赶赴现场。加快高速公路电子屏建设,为高速公路事故处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配备大吨位施救吊车,提高高速公路快速清障施救能力势在必行。
2007年10月6日8:00左右,一辆载有23吨液化石油气的湖北籍槽罐车在京珠高速衡阳段往广州方向371千米处发生侧翻,由于车速过快加之巨大的惯性,槽罐车车头一头撞向了路旁的护坡引发大火,两名司机逃避不及被烧导致一死一伤,同时导致槽罐车罐体与车头分离达20多米,罐体前端检查人孔破裂,罐体斜倾在高速公路旁边的排水沟内,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后立即引发冲天大火,瞬间将公路旁边的草地和绿化带烧焦,将京珠高速拦腰阻断,23吨液化石油气犹如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京珠高速交通大动脉的安全,险情如不及时解除,后果不堪设想。经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局联合现场勘察和走访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是由于司机长途疲劳驾驶,车速过快所致。
一、事故抢险经过
事故发生后,衡阳市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领导率领市安监、建设、交通、消防、交警等部门和衡阳钢管集团、中核集团二七二厂、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市燃气公司等企业共计300余人,火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任总指挥长,消防支队支队长任现场指挥长的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整个抢险救援行动,协调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和装备。随后,省交警总队、省消防总队、解放军163医院、国家安监总局有关领导和人员相继赶到现场。
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耒阳、特勤、石鼓、蒸湘、珠晖5个中队及衡阳钢管厂、二七二厂2个专职消防队共16台消防车130余名消防官兵和专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实施抢险救援。第一时间赶到的消防官兵在起火液化气槽罐车喷火正前方设置了一支水枪阵地对罐体进行冷却和降温,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又在槽罐车左侧隔离带和高速公路往南方右侧的护坡上各自建立了一个水枪阵地,对整个起火罐体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水枪喷射,以保持罐体的正常压力和温度,防止因连续高温烧烤引发罐体变形或爆炸。由于高速公路附近没有消防水源,为解决水源紧张的困难,指挥部在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找鱼塘和小溪,使用车载机动泵抽水向消防车供水,再抽调部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到附近的集镇和乡村寻找水源运水供水,确保了在长达1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有3支水枪源源不断地对罐体进行冷却。
事故发生后,省交警总队高速支队对事故现场1500米范围内双向路段设立了警戒线,实施了紧急交通管制,统一调度京珠高速公路南北方向车辆分流。对事发周围1000米范围内的居民和行人进行了紧急疏散,并设立了岗哨实施警戒区清出救援专用车道,警车喊话,电视广播提醒路过车辆改道行驶。现场指挥部拿出三套救援方案,经专家论证、上级同意后,确定了先灭火再堵漏的方案,并立即作了分工。21:55,使用干粉灭火器将罐体裂口明火扑灭,使用湿棉被将裂口扎紧,将特制的锅盖模具盖在了整个泄漏部位上,随即再用湿棉被将锅盖与罐体之间的缝隙扎紧,灭火堵漏成功,整个过程共历时10分钟。10月7日3:50,中断了20个小时之久的京珠高速公路恢复通行, 10月7日5:56,罐体被安全运至冠市镇石料场并成功卸载。
由于罐体内尚存留液化残液,且周边民房较多,依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继续发生泄露,将会导致严重的爆炸事件。市安监局组织专家组人员几次深入现场,研究处置方案。10月7日,市县有关部门及公安、消防、卫生近100名工作人员,调集吊车、消防车、抽排液化气残液和残气的工具车、平板车、交警巡逻车等10余辆,根据制定的处置预案,成功处置了液化气槽罐车罐体。
二、事故抢险的成功经验
由于发生事故车辆系装载有23吨危险化学品槽罐车,这次事故抢险在全国尚属首例,救援难度相当大,成功救援经验和体会如下。
(一)反应迅速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先决条件
接到事故报告后,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周强、李江等领导指示,要求做好抢险救援和事故处置工作,尽快疏通交通。衡阳市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了《潭耒大队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处置方案》、《衡阳市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公安消防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出警迅速,果断实施交通管制,省消防总队调集人员和设备紧急救援,有效控制事态,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在事故现场,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始终坚持在最前线统筹协调,正确指挥,科学决策为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可靠依据
省市县先后启动应急救援、交通处置、火灾扑灭等多个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分工,相关应急力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抢险工作按照正确的、科学的、规范的程序快速推进,提高了救援抢险工作的效率。高速公路封闭后,大量车辆滞留,高速服务区分3次安排做好食物、药品、油料供给,同时,做好相关服务。
(三)决策科学果断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可靠保障
抢险救援工作围绕“两个确保”原则,既要确保现场救援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确保交通畅通。针对大量液化石油气喷火的实际情况,现场救援既要考虑堵漏灭火,防止罐体爆炸,还要考虑进行倒罐,这都是处置救援必须解决的技术核心问题。为此,指挥部制定了3套方案,反复征求专家意见,论证最佳方案。后经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专家论证,上级批准同意,指挥部实施了先灭火再堵漏的方案,首先用湿棉被捆绑罐体泄漏部位进行强行堵漏,随后用临时特制的锅盖式模具对泄漏部位进行覆盖式封堵,再实施倒罐和吊罐,将罐体运离高速公路,彻底解除威胁。方案确定以后,现场指挥部对所有抢险人员进行了详细分工:①明确了灭火、堵漏、倒罐、吊罐的具体人员,操作方式和装备器材。②紧急通知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制作与罐体配套的锅盖式模具。③明确了灭火堵漏时的警戒措施,即在操作现场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出4支喷雾水枪稀释可燃气体进行掩护。④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理,确定了现场200米范围的其他人员一律退到警戒线以外。最终历时26小时成功救援,并妥善处理好了液化气槽罐车罐体善后事宜。
(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为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
时值“国庆”黄金周,京珠高速车流不断,南北方向被堵车辆绵延达十余千米,为缓解交通分流压力,现场救援指挥部决定对南北方向车辆实施交通管制,分流到107国道和320省道。在不影响灭火救援战斗的情况下,在公路由南往北方向临时开辟了一条单行道,在交警的指挥下,部分车辆缓慢通过了警戒区,缓解了车辆分流的压力。考虑事故车辆灭火时间持续较长,现场指挥部采取多点多线方式大范围分流,将部分车辆从永兴县、醴陵市分流至106国道,缓解107国道和320省道的交通压力。省交警总队交管处、高支队、衡阳支队领导现场指挥300余名交警疏通交通,衡阳市、衡南县公安局负责人组织160多名民警参与救援和维护秩序。衡阳市政府科学调度全市消防部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增援力量和器材装备,协调调度社会增援力量和车辆装备。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连夜赶制模具,衡阳市广兴液化气站总经理李冬衡、衡阳市北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国辉顶着烈日和高温,冒着被大火灼伤和罐体爆炸的危险,深入罐体最近点侦察压力和罐体温度情况,及时提供罐体的各项技术参数。衡南县政府一面紧急疏散群众一面寻找水源,在不到半个小时,找到了两处水源,确保了2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前线用水的需要,并及时组织了人员为前线官兵送去了矿泉水、面包和盒饭,并组织医护人员现场待命,随时应对突发人员伤亡事故。为有效保障大量被堵司乘人员和旅客饮水吃饭问题,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出动后勤服务人员120余人次,分3次免费为被堵司乘人员和旅客提供矿泉水、开水、方便面、饼干、药品,解决了旅客们的燃眉之急。后勤和技术保障为整个抢险救援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稳定被堵司乘人员情绪,省交警总队指挥中心热情耐心受理电话咨询,解释引导,并通过湖南电台交通频道不间断发布交通管制分流信息,通报事故处置进展。
(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是这次成功救援的前提
在应急当中,衡阳市安监局能顾全大局,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精神,设置方案,组织协调。在抢险救援过程中,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参战官兵发挥了军人顽强作风,连续奋战,从发生事故到堵漏成功再到吊罐起运和安置,整个过程近26个小时,官兵们在烈日下身穿避火服,冒着生命危险靠近罐体明火部位进行近距离喷射,几番轮流上阵,手握水枪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喊一声累,没有叫一声苦,直到整个救援行动结束才撤离事故现场。广大执勤民警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开展交通疏导和现场执勤。正是所有抢险人员发扬了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为事故抢险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几点启示
(一)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应有一个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置突发事件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任务紧急,直接准备的时间仓促,做好预案,并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十分必要,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各专业组、现场指挥员才能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责,做到指挥顺畅,规范运作,尽可能避免抢险初期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抢险工作效率。
(二)全面把握情况,灵活决策
对发生事故处理、判断要及时果断,快速展开。抢险指挥部对现场情况应了如指掌,科学决策,现场指挥员不折不扣地落实救灾方案,执行救援命令,当方案和命令不适应现场情况时,及时向指挥部反映信息,提出建议,修订方案,组织实施。
(三)落实各项防范事故措施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进行责任目标细化分解,把安全生产防范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当前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事故教训表明,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公司及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已成为防范此类事故的首要任务。
(四)改善高速公路救援设施设备
据统计,在大量交通事故中,因大吨位施救吊车短时间难以到位而延长交通堵塞时间的占80%。此次高速公路事故后,应急车道被占用,救援车辆无法顺利进入,隔离栅栏用铁条焊死,造成应急设施不能急用,高速公路电子屏不够,无法及时告之路面信息等,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处置时间。因此,应设立应急车道不能占用的禁令牌和车辆分道标志牌,确保应急救援车辆及时赶赴现场。加快高速公路电子屏建设,为高速公路事故处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配备大吨位施救吊车,提高高速公路快速清障施救能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