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澧县澧澹乡临津村霍乱疫情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2-02-23 00:00 【字体:
一、基本情况
2010年8月10日,澧县报告1例O139霍乱确诊病例。病例覃某,男,45岁,在津市监狱(即涔澹农场)五监区2号猪场担任饲养员,户口地址为澧县澧澹乡临津村6组。8月8日21时覃某出现无痛性腹泻,9日1时至10日10时共腹泻10次,大便为淡黄稀水样便,无发热,伴有呕吐、精神差、休克、少尿、肌痉挛等症状。8月9日20:30送津市监狱医院就诊,21:30转往澧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8月10日9:10被澧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疑似霍乱。接报后,澧县疾控中心当即赶赴医院进行调查处理,经霍乱试纸快速检测、大便培养,结果均显示O139霍乱阳性。8月11日,常德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均一致,该病例确诊为O139群霍乱病例。澧县疾控中心8月10日10时电话报告常德市疾控中心和澧县卫生局,并通报津市市疾控中心。津市市疾控中心立即向津市卫生局和津市政府报告后,当即赶赴津市监狱五监区猪场进行调查处理,发现与首发病例同监区的1号猪场饲养员张某(男,48岁)于8月10日4时开始出现水样便腹泻,并当即被送往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8月11日8时,津市疾控中心对所采病例大便样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玻片凝集试验实验室诊断为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同日常德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实验室平行复核检测,结果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第二例O139群霍乱病例被确诊。津市市疾控中心8月12日对农场养猪场共同聚餐人员进行采样,检出一例无症状带菌者。带菌者郑某(男,49岁)病前5天和病后均未返家,一直生活居住在该猪场。检出带菌后被津市市疾控中心送往津市监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并预防服药。通过采取抗菌和补液等综合隔离治疗措施,首发病例覃某和第二例病例张某在连续三次采集大便培养阴性后,分别于8月19日9时和8月23日9时解除隔离,治愈出院;带菌者郑某经预防服药后在18日至19日连续两次肛拭子培养阴性,8月25日24时解除隔离。
该起疫情累计发现确诊病例2例,带菌者1例。确诊病例和带菌者在就餐菜谱上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均食用过8月3日至4日覃某舅母丧宴的食品,且甲鱼、麻辣鱼块烹调制作工艺上存在因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的可能。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省、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推定该起疫情为聚餐后引起的食源性O139霍乱疫情,丧宴中带有霍乱弧菌的甲鱼是最直接致病因素。
二、处置情况
一是迅速响应。澧县、津市政府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卫生部门迅速制定霍乱疫情处置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要求和原则,科学部署并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综合协调、医疗救治、流调处置、聚餐人员摸查等小组分头深入疫情波及地,各司其职,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措施有序有效落实。二是严格隔离治疗并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2名病例和1名带菌者分别隔离在两地医院接受治疗和医学观察,并随时对其大便、呕吐物、垃圾、废弃物及生活用品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询问5天内的腹泻史,予以医学观察5天,并采便送检和预防服药。三是细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在短时间内澧县、津市连夜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可能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对可能引发本次疫情的集体聚餐食谱、食物来源、聚餐者等情况进行详细的面对面问询,对可能波及的人群和污染环境、场所进行采样监测。四是在疫区、疫点开展扎实有效的预防性服药、消毒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本次疫情澧县、津市分别累计预防服药990人、691人。对病人及带菌者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进行彻底消毒,累计发放消毒液203件、消毒威50件、菌毒灭60件。五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澧县和津市积极在电视台进行肠道传染病专题讲座和公告宣传教育,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澧县和津市分别召开各级医疗单位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紧急动员并规范腹泻病门诊开设,加强腹泻病人登记、便检和管理,做到“逢泻必检”,启动腹泻病例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零报告、日报告制度。
三、总结评估
该起疫情发现早、报告及时,各级政府、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果断采取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无二代病例出现。一是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疫情控制高度重视,澧县、津市政府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主要负责同志亲临现场指挥扑疫,并召开防控紧急会议,动员基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响应,全力开展扑疫工作。常德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澧县、津市指挥扑疫,省卫生厅负责同志迅速带领专家工作组赶到澧县、津市指导并参与疫情调查处置工作。二是反应迅速,报告及时。首发病例被送往澧县人民医院后,医务人员即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怀疑为霍乱,并快速检测,得到阳性结果后马上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津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认真开展病例搜索,发现可疑症状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第二例病例。同时根据两例病例的共同聚餐史迅速对参与聚餐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及时检出1例无症状带菌者。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高度敏感,疫情管理意识强,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对及时发现病例、避免疫情大范围传播扩散起到重要作用。三是防控周密,处置有效。澧县、津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组织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救治、预防服药和消毒等各项具体防控措施,并紧急召开会议,在卫生系统内启动应急监测。省、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后紧急组织专家组赶赴事发现场开展调查处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对患者病前活动和人员接触情况、病前饮食饮水和聚餐情况均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对患者的生活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样和医学观察;在疫区展开腹泻病例的疫情搜索;进行大批量的内、外环境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周密的防控和处置措施,对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应对启示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紧密配合是应急处置的关键。相关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起主导作用,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发展和处置效果。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涉及多系统多部门,只有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才能形成合力,事件才能得到有序、有力、有效处置。这起疫情的处置就是政府统一指挥下,以卫生部门为主,多个部门密切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卫生应急实践。二是提高思想警惕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全省部分地区曾是霍乱老疫区,经过系统防控,霍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实现霍乱零疫情,2010年又重新出现霍乱疫情。坚决不能忽视与传染病作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不断加强而不是削弱传染病防控工作。三是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是应急处置的保障。此次事件处置,专业人员调查思路清晰、处置措施果断正确、救治及时有效、应急物资供应充分,体现了很强的专业素养。实践证明,必须注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加强专业队伍的组建、培训和演练,以及队伍的装备建设,培养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才能保障应急处置成功。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常德市澧县澧澹乡临津村霍乱疫情

744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