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统战部、省政协办公厅: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可能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国内形势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各项工作面临着极大困难和挑战。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是推进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必然要求,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坚持“省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省委、省政府拟请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2009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参考选题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调研活动的组织工作,经费保障等有关问题按照惯例解决。
附件:2009年湖南省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参考选题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1月4日
附件
2009年湖南省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参考选题
1.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保持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重点研究金融危机的特点、走向和趋势,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对我省发展的现实影响以及给我省带来的主要机遇;我省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以及今后防范经济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主要原则和思路。
2.关于扩大投资问题。作为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湖南,扩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夯实发展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重点研究影响我省扩大投资的主要因素,多年来我省投资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如何利用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围绕推进“一化三基”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上一批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优化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带动民间投资的途径和办法。
3.关于启动消费问题。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启动消费对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体系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研究我省居民消费特点,消费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成因,影响消费的制度性障碍与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如何培育和做大一批消费热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如何提升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升级。
4.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问题。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重点研究如何按照存量提升、增量优化的原则,着力推进企业改造提升,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如何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有效引导结构调整;如何在更高层次、更高规模上承接产业转移,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同时成为优化我省产业结构的过程。
5.关于基础产业发展问题。我省“一化三基”战略中,基础产业是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基础产业的内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我省基础产业发展现状;利用中央实施工业振兴计划的政策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我省基础产业的途径和办法;围绕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基础产业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带动性作用,做大做强我省工业整体实力的思路;加强生产性基础产业与社会性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的规划和布局的思路。
6.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力量。在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面临生存危机。重点研究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具体困难;将中央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财政政策细化、具体化的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思路、办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主体企业在产业、服务方面协同配套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7.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围绕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研究如何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制度创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如何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促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促进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如何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8.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问题。城市是财富增长、积累的发动机。推进新型城市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重点研究如何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3+5”城市群发展,着力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互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如何突出产业支撑,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经济效益和增加就业为重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产业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如何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9.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问题。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政体系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如何清理、规范非税收入,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大力推进“费改税”,提高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如何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10.关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重点研究如何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加大政策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如何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环境。
11.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点研究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培育市场主体;完善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文化设施建设和兴办各类文化产业的政策,培育若干重点民营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管理;如何继续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动漫、印刷复制、数字内容产业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如何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伸文化产业链;如何推进文化领域科技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业、服务业产品的文化含量。
12.关于促进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2009年将是我省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重点研究当前就业的新形势、新特点,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和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等具体政策;扶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改善高校毕业生、城镇未就业人员和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服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