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这句顺口溜,是人们对长沙几种著名小吃世代相传的赞誉。如今,不少的餐饮老字号店铺仍旧蹲踞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丰富着长沙这座美食名城的美食菜谱。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以小吃、甜品营生。其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名之“德园”。民国初年,几位晚清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几经易手却无建树的德园,迁店于黄兴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点招徕食客。将制作宫廷菜肴的各种剩料剁成多味馅味做包子出售,制成玫瑰水晶包、香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麻绒糖包、金钩包、瑶蛀包、叉烧包、虾仁包等八大名包系列。德园包子声誉日高。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鲜嫩”的民谣之赞。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馆,继续经营饭菜、包点。长沙解放后,德园茶馆获得了新生,曾荟萃一批烹任名师和白案高手,使德园的美食形成五大系列,300个品种。
德园包子选料讲究,糖包馅米用白糖或桂花糖相伴而成,味道香甜。肉包馅则选用猪前夹缝肉和好瘦肉,伴以香菇、冻馅、味精等佳制而成,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鲜嫩。佳料还要讲究佳制。德园的掌案历来都聘用技术高超的老师傅,所制包点包皮薄,馅心大,外形美,一经蒸熟,具有颜色白漂,松泡富有弹性。使人见之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