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萧耀庭与荆河戏-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萧耀庭与荆河戏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字体:

 萧耀庭

  《荆河戏》相传荆河戏起于明初永乐年间,但已无从查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顾彩在《容美纪游》中提到的“终带楚调”,就是指当时流行于这一带的地方戏曲。由于她深深地植根于当地语言、风俗、乐舞、俚歌之中,所以“初学吴腔,终带楚调”。这种楚调,就是区别于吴腔、梆子腔的早期荆河戏。明末清初,李自成攻占澧州(1643年)随军带来了秦腔剧班,这些艺人流散各地,把他们带来的秦腔逐渐与楚调结合,演变为荆河戏的“北路”,约顺、康年间,基本完成了这种楚调与秦腔的“南北结合”,形成了荆河戏弹腔“南北路”。

  荆河戏与其它皮黄剧种一样,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荆河戏舞台语言用澧州官话以别于其它剧种,它的最大特色表现在音乐方面:呔腔呔调,独具特色;南北交融,韵味别致;特殊唱法,亟待传承;锣鼓一响,观众满场。

  2008年2月25日张又君、萧耀庭被文化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戏剧《荆河戏》代表性传承人。

  萧耀庭:1935年出生于临澧县城关镇,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在内蒙古教书,后因病退职返乡。1962年进临澧县荆河剧团,师从著名乐师黄绩三学习荆河戏音乐。1963年起任临澧剧团的专职音乐设计,先后有100多首戏曲音乐作品问世(包括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文革时期的移植样板戏),在澧水流域颇负盛名。除此之外,还曾改编、新创《孟良一家》、《双合印》、《程咬金娶亲》、《和氏壁》等剧本,其中《程咬金娶亲》剧本1982年获省文联颁发的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网站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