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名录/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省级名录/湘西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字体:

  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区独具特色的婚俗活动之一,哭嫁歌作为这种婚俗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过活动始终,不仅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现象,还全面反映了中国土家族政治、经济和人文状况。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清乾隆《永顺县志》卷四“风土志•风俗•三”记载:“歌丧哭嫁,崇巫尚鬼……”。记述了古代土家族婚嫁习俗和哭嫁歌。清彭秋潭《竹枝词》:“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哭竹枝。”具体描述了土家族哭嫁的场景,指出了哭嫁歌与古代民歌竹枝词的“犹似”关系。哭嫁歌在清代已十分盛行。

  土家族《哭嫁歌》内容丰富,篇幅浩繁。主要包括序歌《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骂媒人》、《哭开脸羚》、《哭梳头》、《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哭离娘席》、《辞祖宗》和尾声《哭上轿》。此外还包括《哭木匠》、《哭八仙》、《哭十二月花》、《哭十杯酒》等礼节性的内容。从语言应用上,早期哭嫁歌用土家语哭唱,语言直自、句式自由、长短不一、不求韵律,随汉文化的影响,土家语哭嫁歌逐渐被汉语取代,句式工整,多为七言,语言如诗;从艺术风格上,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声韵和谐;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比兴、比拟、夸张、联想、排比、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从对中国文学影响上看,它对古代竹枝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一部极具土家风味的优秀抒情长诗,是一部土家民族亲情伦理、道德行为的百科全书,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妇女集体智慧创作的结晶,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学样式。在整过土家族文学史中,哭嫁歌价值颇高,对研究土家族历史、语言、歌谣、爱情、社会演变、婚俗发展、宗教信仰、妇女艺术形象、土汉文化交流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发展中国民间文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抢救、发掘、保护土家族“哭嫁歌”,对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发扬至真至纯的亲情、友情人际关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哭开声
哭爹娘

新娘与姐妹难舍难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省非遗产中心网站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