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艺术”是我国各地民族民间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凤凰县的“纸扎技艺”尤为精湛,历史悠久,流传很广。
凤凰县的“纸扎艺术”没有过多进入官方文献,详细的历史记载甚少,凭老艺人们一代代口述下传。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凤凰地域初始建县〔渭阳县〕就有纸扎艺人问世,沿袭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凤凰纸扎工艺过去自立门派,在“同行是冤家”的旧习惯传统中,相互保守技术秘密,老死不相往来。自文革以后,聂方俊突兀出山,文革期间,他秘密地将凤凰纸扎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富于文化艺术魅力的“聂氏纸扎工艺”。现年他七十有五,开始授徒传人。他选择传人的标准是:有文化、有悟性、人细心、坐得住。他认为:有文化方可开拓进取,有悟性才会有灵感,学艺快,有美的感受。细心才能出精品,只有坐得住,象参禅一样,剔除杂念,学艺才能进心。
凤凰传统纸扎工艺经过聂方俊加工整理,归纳为:龙灯水族系列、狮子走兽系列、人物神像系列、虫草花鸟系列、纸绢凤筝系列、宫灯彩灯系列、娃娃面具系列等七种。并著有论文《论艺在民间》、《探掘、继承、发扬民间传统纸扎工艺,为人民生活服务》、《浅谈拓展凤凰纸扎工艺品市场》分别在全国工艺美术委员会民间工艺年会上宣读,其传略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中国专门人材库》、《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收录。可以说,聂方俊对凤凰纸扎工艺的发扬拓展已达到了最高境界。
聂方俊,人称聂胡子,凤凰著名纸扎民间艺人,师从其父聂伯谋,系聂家纸扎第三代传人,老人虽年逾古稀,但耳聪目明,学识渊博,睿智过人。
老人最拿手的技艺是扎蓝狮子头和龙头,曾在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凤凰纸扎
聂方俊 凤凰著名纸扎民间艺人
聂大勇 聂方俊之子 纸扎传人
凤凰纸扎有十四道工序是:
1、整平竹节骨;2、破竹;3、刮蔑;4、蔑条作防腐处理;5、晾干;6、制作形状蔑;7、纸缠蔑;8、搓纸捻;9、扎制骨架;10、裱糊;11、彩绘;12、走金线条;13、装饰;14、组装。
破蔑
刮蔑
烤蔑
制作形状蔑
形状蔑和蔑条
纸捻
搓纸捻
初步捆纸
捆扎骨架
骨架
裱糊
裱糊初坯
绘彩
成品狮头
凤凰县的“聂氏纸扎工艺”是民族民间最为喜爱的传统手工工艺。它是劳动人民富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欢乐和愉快,给社会带来了祥和和稳定。它的品种多样,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有着极其广泛地创意性和传承性。
凤凰的“聂氏纸扎工艺”浓缩了千百年来凤凰前辈老艺人们的心血和智慧,象一块电脑芯片包罗和记叙了祖国西部边隅民族进程和历史,对于研究湘西,特别是凤凰这座古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内涵有着一页重头的篇章。它告诉着人们,中华民族是智慧型的,前辈人的智慧后辈人应该去启迪和继续发扬,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聂氏纸扎艺术就可以看到和想到这些。
凤凰“聂氏纸扎工艺”的科技含量、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对外文化交流及其旅游价值不可低估。一件纸扎工艺作品使后人们看到这个民族的过去,并能预示想象着将来。使外界人们认识湘西,应该是一块精美的“名片”。
凤凰“聂氏纸扎工艺”的确很美,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细致,给人以惊讶和赞叹,每一件作品部给人以目光闪亮并得以美的享受。它十分精致,技艺娴熟,工艺精湛,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