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涌洞庭岸,千年文脉焕新章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5-27 07:50 【字体:


5月24日,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岳阳市举行。图为观众在了解岳州扇制作技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你是否在同一舞台听过湘剧的高亢如云、低回似水,赣剧的弋阳遗音,徽剧的声腔原韵和湖北黄梅戏似山泉叮咚的悠扬曲调?5月24日—26日,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岳阳举行,以湘鄂赣皖四省为代表的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楚风徽韵、赣采湘情相继绽放洞庭湖畔。

  活动期间,数字AI主持人“江小豚”“岳小楼”和“穿越”而来的历史名人屈原、范仲淹、杜甫在“1场启动仪式+5大展览板块+多场直播”中轮流串场,开展古今对话,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多类非遗的风情雅致娓娓道来。

  区域协同,传承交流并进

  5月24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凌晓华带了十余件铁画作品,从安徽驱车700多公里来到岳阳。“铁画创制于明末清初,借鉴国画的章法布局,汲取雕塑、浮雕、剪纸等艺术元素,以锤为笔,以铁作墨,需经过剪、叠、铆、錾、锻、焊、锉等多项工艺。”他告诉记者,此次来参展,想让更多人知道这是芜湖传承了上百年的宝贝。

  “这次来,我看到了云南、贵州等地方的银器制作技艺,包括上海的玉雕,都和我传承的这项非遗有异曲同工之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富邦仔细和各地“同门”交流后,一边共鸣技艺传承背后的不易,一边感叹各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在湖南展区的千两茶制作技艺展位前,浙江南宋官窑烧制技艺和岳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碰巧相遇,品茗会友,互留了联系方式,期待未来能有合作……

  据主办方介绍,四省非遗联展自2013年开始举办,湖南此次为第二次牵头,意义非凡。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重、交流与合作共进的理念,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文化和旅游厅、岳阳市人民政府,致力让各省非遗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协同发展,活动既是传承人技艺交流的舞台,更是区域间非遗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机遇。

  科技增味,古韵新潮共存

  传统技艺加上创新表达,“科技味”满满的启动仪式让长沙游客刘女士热血沸腾:“这才是非遗该有的样子!”

  当非遗数字人“小玉”在非遗融合专题展上“迎宾”,热心为每一位到来者讲解千年技艺如何实现数字新生;当游客体验“非遗护照”,给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巴陵戏脸谱“换装”;当花鼓戏《新刘海砍樵》与AI创作的裸眼3D相映成趣;当智能刺绣机给湘绣带来“量”与“质”的变化,非遗与科技的融合篇章已然谱写。只待游客体验后,古韵与新潮均可回味无穷。

  带着两个孩子前来游玩的岳阳市民张先生说:“没想到他们会对非遗感兴趣,尤其是一起去看AI机器人现场画瓷、刺绣,玩得不亦乐乎。”

  在湖南非遗科技创新研究院展位,不论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排队体验非遗整体性保护、多元化发展、数智化的新成果。其中就有附近的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外贸系学生纷纷来参观学习,该系主任毛新耕表示,非遗技艺博大精深、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做好传播和推广。

  作为国内区域性非遗传播交流的品牌,四省非遗联展不断扩大规模、拓展形式、创新载体,已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非遗保护新模式。

  动静相宜,美学张力无限

  本次参与活动的非遗门类丰富,除“湘鄂赣皖四省主题展”外,还有“长江沿线邀请展”,既有如洞庭渔歌、古琴、武当武术等生动表演,还有如大冶刺绣、菊花石雕、蜀锦织造技艺等精美展示,可动可静。

  一个月前,宁乡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娜就在为四省非遗联展做准备,围绕《岳阳楼记》、屈原诗词、端午节元素等制作了多个印刷版。“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来体验,不少留学生还将印刷作品带回家,说要好好收藏。”陈娜看见这项非遗受到这么多人喜欢,尽管每天双手沾满黑墨,也乐在其中。

  学了一番《岳阳楼记》后,你还记得课本里的《核舟记》吗?罗成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马罗成不仅带来了核舟记复原作品,还创作了展会主题作品《岳阳楼》,把每个年代岳阳楼形态复刻在橄榄核上,可供游客静静观赏。

  “快看!真的是‘小万姑娘’!”一道声音从人群里冒出。现场,“90后”博主“小万姑娘”和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惊喜亮相,将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从线上带到线下展演,让古老的技艺触“眼”可及,并成了此次活动直播“出圈”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二人的视频片段全网传播量已达3.4亿。

  (文/胡雪怡 胡杏子)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王格格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非遗潮涌洞庭岸,千年文脉焕新章

3368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