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托举明天的太阳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08-28 06:51 【字体:

  益阳市安化江英学校的2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学生近1700人,是全县留守学生最多的学校。校关工委“五老”倾情关爱和扶助留守儿童,帮助减免费用,结对帮扶,定期家访,专业心理疏导,定期录制孩子视频发给家长,得到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校关工委也由此于去年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儿童之家”荣誉。

  这,仅是我省关工委系统关心下一代的一个缩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怀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省关工委系统紧紧围绕培养时代新人根本任务,无私奉献,主动作为,成效显著。

  铸牢思想德育魂

  7月28日,在长沙市关工委组织下,58个市直机关单位的80多名青少年走进位于清水塘的长沙党史馆,开展“学革命先烈·做时代新人”青少年暑假系列体验活动。在毛主席塑像前,孩子们齐声朗诵了毛泽东的《言志诗》和《沁园春·长沙》,合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向毛主席塑像献上花圈,鞠躬敬礼。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党史、国史、家乡史”教育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再到“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近年来,省关工委坚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持之以恒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常德、张家界等地关工委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纪念场馆、祭拜革命英烈、举办红歌文艺汇演,广泛宣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努力使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心灵。

  永州市关工委连续7年组织“五老”宣讲团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和法治巡回宣讲活动,累计作报告400余场,直接受教育师生达18万余人次。

  据统计,近5年来,全省各级关工委共动员“五老”人员近20万人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3万多场次,600多万名青少年聆听了宣讲。

  如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入心率”、有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道理与讲故事的结合,实践证明最管用。近年来,省关工委要求全省各级关工委成员和“五老”把善讲故事、讲好故事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选动作,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使枯燥的史料生动化。

  省关工委副主任黄祖示老将军近年来深入学校、乡村、企业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宣讲党史故事700多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8万多人次。

  当下,省关工委正在全省开展 “广泛宣讲抗疫系列故事,上好铸魂育人重要一课”主题教育活动。“青少年是抗疫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一部分还是直接参与者。讲好这些故事,他们感同身受,最容易接受,最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省关工委主任杨泰波说。

  架实结对关爱桥

  来自石门县第一中学的覃喜喜今年高考取得了554分的成绩,但由于家境困难,能否圆梦大学成了未知数。8月5日,省关工委得知情况后,联合芒果V基金对她进行资助,使她能顺利入学。

  近3年,湖南省关工委联手芒果V基金已资助省内少数民族贫困地区500多名新晋大学生圆梦大学。

  将自身工作融入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一直是我省关工委组织的自觉行动。尤其是围绕脱贫攻坚,省关工委创新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活动,努力为困难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

  娄底市关工委连续17年开展扶贫助学行动,累计帮扶贫困学子24万多人次,金额达1.41亿元。

  益阳市关工委组织2300多名“五老”成立帮教小组180个,对服刑人员子女开展帮扶,市关工委副主任曾立坤组织3000多名志愿者和老同志向青少年开展禁毒宣传,与吸毒人员及其子女结成帮扶对子110个。

  汇聚一股力,拧成一根绳。近年来,全省各级新增关心下一代基金近1.4亿元,帮扶困境青少年100余万人次。在帮扶帮教中,广大“五老”尽心尽责、无私奉献,佳话频传。

  郴州市退休教师周新华,发动50多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组成“五老”支教志愿者联盟,为600多名山区青少年开展义务音乐教学1800余课时。

  常德市退休检察官李先忠卖掉常德城区的住房,投入70多万元积蓄,返回故乡永顺县吊井乡树木村建立村关工委,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

  年过九旬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岳阳市关工委委员朱再保,40多年来参加志愿服务超过18万小时,为青少年宣讲3500多场次,带动捐款600万元。

  在榜样带动下,全省12万多名“五老”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帮扶帮教各类困境青少年近15万人次。

  此外,全省关工委系统在继续做好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精神上、情感上的帮扶。各地关工委在学校、社区建立青少年心理辅导站,设立心理咨询室、视频聊天室,定期家访谈心,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帮助青少年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厚植家庭教育土壤

  新化县孟公镇瑞阳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内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大批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今年5月,村支两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成立“瑞阳村教育发展精英会”。活动吸引了许多老同志和乡贤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9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刘助修和76岁的老人刘晏山第一时间捐出一些养老金,五保老人刘柏美捐出了部分政府补助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一半。

  针对小孩普遍由隔代家长抚养教育的情况,省关工委深入实施“个十百千万”隔代教育工程,组织发动“五老”在社区或村举办1000场以上针对老年人的隔代教育讲座;结对帮扶10000名以上家庭教育缺失或存在偏差问题的少年儿童。各市州也纷纷成立隔代教育讲师团,通过开展巡回宣讲、咨询服务、上门交流等方式,重点帮助乡村、社区隔代家长解决“教什么、怎么爱、怎么教”的问题。

  益阳市关工委精选名师组建隔代家庭教育宣讲团,面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集中授课200余场;邵阳市选聘2200多名“五老”担任家长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长沙市开福区在辖区内开设了5所隔代教育学校,区、街道、社区书记挂帅,三级联动,推动隔代家庭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据统计,全省各级关工委成立了100余支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了隔代家庭教育讲座2000余场次,30000多户家庭接受教育。

  此外,省关工委还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等活动,各地关工委普遍开展“家长公开课”“讲最美家庭故事,传好家风家训”等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和系列讲座活动,帮助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点点滴滴暖童心。一项项得力举措、一次次关爱活动、一个个华发身影,正用大爱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文/于振宇 王匀)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吴媚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用大爱托举明天的太阳

1367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