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规划增地 填低洼造地 向空中要地
安化节约集约用地成全国典型
我们与项目设计单位对接,对国家重点项目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重要配套项目仙芙公路,能走直道的绝不拐弯、能利用老线扩改的少修新路,目的就是尽量少占耕地。”4月14日,安化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卫方对记者说。通过调整规划,安化抽水蓄能电站交通工程核减用地745亩,其中耕地116亩。
安化是山区县、库区县,“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少、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该县创新理念,通过调规划增地、填低洼造地、向空中要地等举措,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2022年,安化县入选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2024年,安化县以持续优化的资源利用模式和显著成效,入选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第二批创新典型案例。
安化在县城南区进行新城开发,采取推山填凹造地的方式,将林家、柳潭、县茶叶实验场统筹纳入南区开发规划,通过土地拓荒、削高填低、平整等措施,将山地、凹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共开挖土石方800万立方米,回填低洼地520万立方米。开发面积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2200亩和城镇绿地、河道改道、边坡800亩。
安化经济开发区地处山区,建设用地开发成本较大,除采取挖山填凹的造地模式外,还通过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向高空要地的方式增加单位建设用地容积率,提高亩产效率。园区推进低层钢结构厂房向高层框架标准厂房建设转变,自主建成三层或四层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利用率达92%。据统计,2024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值达23.9万元/亩,同比增长18%。
(文/杨军 刘翼张 伍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