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防线,我们守护!武汉加油,中国加油!”2月7日15时许,长沙火车南站出发层,一支清一色深红色“战衣”的队伍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130名医护人员从这里出征。这是该院历史上外出执行援助任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支医疗队,他们此行的任务是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集结 90分钟组建130人医疗队
2月6日晚,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90分钟内成功组建了一支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国家医疗队。他们当中,有8名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还有5名副主任护师、33名主管护师、62名护师和护士。他们受命前往武汉,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2月7日9时,这支从众多申请者中遴选出的130人医疗队集结待发。他们中有老党员、科主任、教授、护士长,其中很多人参加过援塞抗疫等大型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彭誉和护士吴宇情同姐妹,一起工作了12年,被同事们称为“消化内科姐妹花”。吴宇说:“我们一直关注着新闻报道,听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我俩第一时间志愿报名,希望能为防控疫情尽一己之力。”彭誉认为,疫情当头,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说一点都不怕是不可能的,作为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如果不冲在一线,群众还指望什么?”彭誉握紧了拳头。
背后 他们也是普通的父母子女
出征前,该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给自己剃了一个利索的光头,以便节省个人护理时间。几名男同事也请他帮忙剃头,自称“光头哥小分队”。出征这天,正是赵春光5岁的儿子赵一勤的生日。“儿子说生日最想要一把玩具枪,还没来得及给他买,我们就出发了。很多同事都报了名,被挑中的是幸运儿。”赵春光此行有两个愿望:把重症病人都救活,医疗队员都平安归来。
心血管外科男护士刘磊和神经外科护士段凝刚订婚不久,两人在家人的支持下一起报了名,并立下了“生死相依,回来就结婚”的誓言。
35岁的神经外科护士朱艳是一名“二孩妈妈”,两岁的儿子提前放在了婆家,8岁的女儿不舍得她走,哭得满脸通红。朱艳告诉女儿:“妈妈是去挽救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等疫情过去后,大家就可以出门了,你也能去上学了。”
“没有事在家好好待着,尽量别出门,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家里要多通风,记得勤洗手。”“在家好好看书,当心感冒了,妈妈很快就回来。”……候车室内,不少医护人员在临行前给家里打电话,牵挂和不舍浓缩在一声声叮嘱中。
信心 “这一仗我们一定能赢”
在众多队员中,头发花白的潘频华是年龄较大的一位。51岁的他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也是湖南省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高级专家组副组长,17年前曾参与过抗击“非典”。2月6日傍晚,他赶往岳阳抢救一名危重症病人,7日凌晨2时才返回长沙,来不及好好休息又出征了。
“目前湖南没有死亡病例,我们对疫情的防控总体上是成功的。作为老党员,我更得冲在前,希望能治疗更多的患者,尽快控制疫情。”潘频华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此前已派出6名医护专家驰援武汉,11名专家赴省内各市州指导防控工作。
“17年前的‘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我们;这一次,换我们来保护大家!”医疗队中有不少90后,他们目光坚定、信心满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雷光华院长勉励全体医疗队员发扬湘雅精神,发挥平生所学,勇担光荣使命,敢挑千斤重担,全力投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抢救。
“你们凯旋之日,我们还在这里迎接你们回家!”……16时许,带着声声嘱托和祝福,医疗队员们登上G840次高铁,向武汉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