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株洲2018年交出漂亮成绩单:288天空气质量优良,比2013年多74天,空气质量连续6年改善。
保卫“株洲蓝”,2019年怎么办?
2月18日,株洲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下达 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减排项目,计划通过锅炉改天然气或集中统一供热、窑炉脱硫或改烧天然气、沥青和预拌混凝土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4大方面,实施95个具体项目,清洁空气、保卫蓝天。
消除“油漆味”
不论是哪一级的环保督察,田心高科园、天元区汽配园周边的异味扰民问题,一直都是投诉热点。
喷涂行业开启“水性漆”时代
周边市民痛恨的“油漆味”,实际上是一种看不见的挥发性有机气体,大多是车辆喷涂、表面处理时,使用油漆、溶剂等产生的污染物。
市生态环境保护局总量科科长刘会庆介绍,挥发性有机气体,是PM2.5及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
“简单点说,就是这种挥发性有机物,不直接产生PM2.5和臭氧污染,但它们在空气中,会与各种污染因子产生光化学反应,进而增加空气中PM2.5和臭氧的浓度。”刘会庆介绍,近年来,株洲大力关停工业企业,但PM2.5及臭氧平均浓度值的下降幅度,并未与工业污染的削减量相匹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减排项目中,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占26个,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及部件制造涂装、汽车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配件精加工、硬质合金制造、家具制造等多个行业。
刘会庆介绍,这26个治理项目中,除了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密闭、收集和处理外,一项更重要的举措,就是在部分企业启动了“水性漆”替代“油性漆”的工作。
据了解,之所以要用“水性漆”替代“油性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水性漆”没有或少有挥发性有机物,用其替代“油性漆”,是治理喷涂和表面处理环节污染的根本性举措。
根据要求,湖南宝钢车轮有限公司、株洲融琪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市乐欢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将于9月30日后用“水性漆”全面代替“油性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将于明年11月30日前,通过调整、优化和升级生产工艺,整合涂装事业部,先期完成5个干式喷漆房和地铁车辆油改“水性漆”工作;出台工作制度和规范,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水性漆”产品,全面实行环保“水性漆”代替普通油漆。
沥青、混凝土搅拌行业
95个重点减排项目中,沥青、混凝土搅拌行业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占重头,共有49家,其中沥青生产企业3家,混凝土搅拌生产企业46家。
必须“关起门来搞生产”
据了解,以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关于沥青及混凝土搅拌行业的整治涉及甚少,但该行业内各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环保生产的要求差距较大。
“厂内道路未硬化,非生产用地未绿化,烟气、粉尘不收集或收集不完全,原料堆存、运输、搅拌等各环节不能密闭生产,扬尘污染现象普遍。”刘会庆介绍,针对企业的这些问题,环保部门提出了多项明确的整改措施,但归结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起门来搞生产”。
以混凝土搅拌行业为例,根据整治工作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将厂区内部道路硬化,进出口建设冲洗设施,绿化非生产用地,原料堆放、运输及生产系统的各环节都要求密闭。
刘会庆介绍,沥青、混凝土搅拌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作,必须在今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列入重点减排任务清单的46家混凝土搅拌企业,并不都是要求整改,包括株洲永盛混凝土有限公司、株洲鸿元混凝土有限公司、株洲市鑫盛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15家企业,将作为“散乱污”企业,于9月30日前取缔关停。
据悉,上述15家拟关停的混凝土搅拌生产企业,主要是因为未经环保审批、未配套环保设施、未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生产许可。
20家企业的锅炉、窑炉
蓝天保卫战中,推广清洁能源,淘汰燃煤锅炉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2018年左右,城区已几无燃煤锅炉,但随着城区的扩张,天元区、渌口区的部分边远地区,以及醴陵市、攸县的部分企业,煤改气的工作尚未完成。
须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13个煤改天然气或集中统一供热项目中,除4个为城区项目外,其余9个均位于攸县攸州工业园内。
刘会庆介绍,4个城区项目分别位于天元区和荷塘区,此前以生物质燃料为能源,但随着生物质燃料被剔除出清洁能源目录,必须改烧天然气。
攸州工业园内的9个改造项目,需于9月30日前淘汰其燃煤锅炉,由园区统一集中供热。
另外7个窑炉脱硫或改烧天然气项目,除奔鹿瓷厂位于天元区外,其它6个均为醴陵市的陶瓷生产加工企业。
这7家陶瓷生产企业,目前均以煤炭为燃料,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其烟气中粉尘和硫化物的含量,已达不到标准要求。
“两种方式,最好的是改烧天然气,另一种就是配套脱硫除尘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介入数字环保系统,确保实时达标排放。”刘会庆说。
据了解,95个重点减排项目均已明确完成时限,并以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为责任单位,其完成情况将纳入全市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