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发展是永不停息的长跑 40年改革开放株洲交出亮丽答卷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1-03 10:33 【字体:

  何其荣光!2018年6月,株洲入选改革开放40年来“40个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

  何其自豪!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中,作为一个中部城市,株洲不被内陆意识束缚,中流击水,探索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桂冠……

  站在2019年的岁首,回顾历史的沧桑巨变,总是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以强烈震撼。对于奋斗者,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敢为人先的“火车头”——“大胆试,勇敢改”,株洲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40年来,株洲发展数次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正是得益自我否定的勇气,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

  株洲是一座因“计划”而生、因“计划”而立的工业城市,“计划”曾是这里经济发展的基因。经济体制改革“改”的就是“计划”,株洲要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时代的列车驶入1978年,驶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勇敢、能干的株洲人开始解放思想,自我革命,搏击市场。

  改革需要先行者。1984年5月,株洲电子研究所“对外实行有偿合同制,对内实行课题承包制”的科技体制改革经验被写进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斗转星移,株洲电子研究所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里,但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株洲人逐浪前行。

  1988年,为打破企业管理制度上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株洲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综合配套“三项制度”改革,全市2000余企业、35万余职工投入改革,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被打破,新的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制度初具雏形,株洲将改革推向更深处。国有大中型企业因“船大难掉头”,生产经营困难,效益大幅亏损,这种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常见,被称为“东北现象”。株洲不等不靠,在1993年在国内率先启动“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改革,破产改制、重组整合、职工下岗再就业,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从整体上搞活了国有企业。这便是当年全国工业战线学习的“株洲现象”。

  除了在经济领域推进要素市场化,株洲还不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上世纪90年代,株洲曾率先在全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医改、建设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事关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株洲市民中心启用,广大市民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正成为现实。

  “大胆试,勇敢改”,株洲的发展基因活起来,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

  驶向世界的“火车头”——“走出去,请进来”,株洲强起来

  株洲是移民城市,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株洲人骨血里的基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多次强调,株洲从来不关起门来搞建设,株洲要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株洲承办国际烟花节。两年后,市招商局挂牌,株洲从此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招商体制。不久,日本雅马哈、德国西门子等6家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随着开放力度加大,外贸“朋友圈”拓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开放崛起”总战略指引下,具备产业积淀和技术优势的株洲,真正迎来产业出海的绝佳时机。

  马来西亚西北部霹雳州的小城华都牙也,中国铁路轨道装备整车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中车株机马来西亚制造基地坐落在这,这座“超级铁路工厂”与设在吉隆坡的维保4S店,成为中车株机服务东盟市场的桥头堡。

  曾经的老牌科研院所——中车株洲所,从2008年起实施了5次重大海外并购,企业的核心业务从轨道交通拓至IGBT、汽车、深海、新能源等领域。目前,企业直接掌管了10家境外子公司,拥有4个海外研发中心,产品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借船出海”转为“驾船闯海”。

  舞动海外市场的还有硬质合金、陶瓷、服饰、玻璃制造等产业。截至目前,株洲产品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外投资项目60余个,累计投资近10亿美元,项目遍布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质量走出去,还要高水平引进来。

  世鑫新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涛是一名“85后”。2017年,他跟随导师——世鑫新材公司负责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肖鹏教授来株创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这些最强大脑,选择把家安在株洲·中国动力谷。

  现如今,“中国动力谷”正如一块巨大吸铁石,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金、技术、人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株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桂卫华、宋君强等26位院士设立院士工作点,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达到40多家。

  “走出去,请进来”,株洲的产业发展强起来,“株洲造”动车开往世界各国、“株洲造”飞机翱翔蓝天,“株洲造”汽车奔驰四方,彰显着株洲创新的能力。

  永不停歇的“火车头”——“改革开放”是株洲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株洲改革开放走过千山万水,抒写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学”,但切不能骄傲自大,仍需要跋山涉水,不停顿、不倒退,做永不停歇的火车头,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进入新时代,站在更好的起点上,株洲更要讲责任,有担当,接好上一代人接力棒,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聚焦重大试点抓推进。株洲是改革热土,国家寄予厚望,赋予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试点的重任。株洲以更主动的担当,更积极地作为,为国家探路,为改革提供经验。

  聚焦关键环节抓突破。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我们大力推进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撬动商事制度、市场监管改革取得全新进展,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聚焦重点领域抓实效。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根”,面对新一轮改革开放大竞速,株洲正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产业、全地域、全生态建好中国动力谷,实现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发展是永不停息的长跑,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前奔跑吧,永不停歇的火车头!

信息来源: 株洲市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唐煜斯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株洲市】发展是永不停息的长跑 40年改革开放株洲交出亮丽答卷

755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