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工业城市,湘潭工业污染防治任务重,压力大。为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3月20日,湘潭市启动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飓风”行动。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全市共立案查处涉气类问题企业103家,拟立案处罚金额1167.07458万元,其中查封扣押3起,停产整治13家,限制生产1家,行政移送26起(行政拘留29人)。
“四个一律”严督重罚
生产车间安静了,但厂区内的繁忙景象丝毫不减。
日前,我们来到位于岳塘区的金湖混凝土有限公司,门口白纸红字的“停产公告”十分醒目。从4月8日零时开始,公司就停止生产进行环保改造。走进大门,我们看到,工人们有的进行场地硬化施工、有的冲洗地面、有的搬运物料。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他们停产不停工,严格按照环保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紧张有序地进行环保升级改造。
“这次投入近500万元,利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完成堆放物料密闭储存、除尘降噪设备更新、厂区路面硬化、配备清洗装备及雾炮车等除尘设施等。”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环保改造,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改造期间,通过厂区安装的粉尘在线监控电子显示屏,环保部门可以实时了解PM2.5、PM10、噪音等指数。“通过这次停产整治,该搅拌站将成为老混凝土搅拌站改造成全封闭式混凝土环保站的标杆。”市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金湖混凝土有限公司不同,湘乡市毛田镇某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被罚款12万元,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督查发现,该公司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设施未按技术要求添加试剂)导致周边环境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大气污染物等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
“飓风”行动启动以来,我市按照严格执法、严惩重罚的要求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达不到立案标准需要整改的,及时进行交办,一律督促整改到位;对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不符合产业政策等严重污染环境的“散乱污”企业一律依法实施关闭;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偷排、超标排放的,一律严肃查处;对适用行政拘留或者涉嫌刑事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大小兼顾”齐头并进
4月19日,在湘钢一烧360平烧结机全烟气脱硫技改项目现场,7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紧张作业。一个直径20多米、高约60米的巨型钢塔呈现在眼前。
“吸收塔和除雾塔主体钢构部分已经完成了工程量的70%。”湘钢炼铁厂设备室工程师马云飞介绍,预计5月20日前,新购置的环保设备可投入使用。届时,排放将达国家最高标准。
一烧360平烧结机全烟气脱硫技改项目是湘钢今年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十一项主要工程之一。此外,按照“减排总量,源头防控,综合施治”的总体思路,湘钢年内还将完成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治理、扬尘综合治理、焦化煤场封闭改造、钢渣预处理工序封闭改造等工作,总投资超10亿元。
为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我市督促湘钢加快实施《湘钢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总投资约30亿元,确保烟粉尘、SO2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3.5%、58.8%,彻底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我们将牢固树立‘厂区就是城区’的理念,严格按照城市的标准管理厂区,更好地与城市融合。”湘钢能源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公司增购10台清扫车,加大厂区道路清洒频次,确保道路24小时湿润、无积灰。
在督促重点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的同时,我市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针对有色金属加工、制革、化工、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废旧物资回收,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汽修等小型制造加工单位,我市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列出整治企业清单,采取关停、整合搬迁、整治改造等方式逐企进行整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