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湘潭打好秸秆禁烧关键战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19-10-23 10:25 【字体:

  秋天是晚稻成熟的季节,也是环保工作者操心的时节。乡镇、城中村焚烧秸秆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甚至存在较大火灾隐患。早在今年6月,湘潭市出台了秸秆禁烧方案,9月又重申该“禁烧令”,但秸秆焚烧现象仍屡禁不止。

  每天发现数十起秸秆焚烧

  今年9月,湘潭市吸取去年国庆期间秸秆焚烧形势严峻的教训,两次召开紧急调度会,对蓝天保卫战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提早部署秸秆禁烧工作,成立了蓝天保卫战日常巡查队伍,建立了“一单五制”整改销号制度。目前,市环委办巡查队伍、各乡镇干部组成的网格员、湘潭生态环保协会300多名蓝天卫士,每天用无人机巡查,及时发现秸秆焚烧问题,并予以制止。

  市环委办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今年秸秆焚烧较去年有所减少,但9月以来,湘潭市空气质量呈恶化趋势与秸秆焚烧仍存在明显关系。据统计,国庆假期,全市发现秸秆焚烧问题为209起,每天少则十余起,多则五六十起。“秸秆焚烧危害大,差点就引燃了电动车。”蓝天卫士李桂萍在乡镇巡查时,及时阻止了一起焚烧秸秆可能引发的火灾。

  蓝天卫士告诉我们,为逃避巡查,一些村民利用晚上偷偷焚烧秸秆。10月10日晚8时,湘潭县易俗河镇的谷某就心怀侥幸,在田里焚烧秸秆,被县环保局、易俗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发现,当晚被行政处罚500元,并责令写检讨书。

  市环委办工作人员称,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巡查、交办与整改力度,控制焚烧污染影响,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禁烧意识,出台相关方案,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秸秆禁烧工作。

  多个症结难以破解

  秸秆焚烧为何屡禁不止?蓝天卫士高新中队中队长章超群认为,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升,虽然大家知道政府禁止焚烧秸秆,但仍有人在晚上偷偷地烧。“志愿者在巡查时,及时劝阻焚烧秸秆行为,还有不少农民不理解。”章超群称。

  湘潭生态环保协会蓝天卫士项目负责人戴海斌说,秸秆焚烧现象如此顽固主要还是秸秆利用不够。“农民知道不能烧,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秸秆。”戴海斌称,虽然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秸秆做肥料种蘑菇、种草皮,但产业空间不大。

  湖南平安三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秸秆、园林绿废、莲子壳、木屑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协同处置变成肥料种植蘑菇的公司。在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实践中,该公司负责人陈重新发现,秸秆利用的工艺技术都比较成熟,但是农民积极性并不高。“这是市场化运作的成本与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收集、输运的成本不匹配。”陈重新介绍,按照成本预算,一般公司回收秸秆价格为200元/吨,但农民人工成本需要400元/吨。秸秆回收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无法充分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秸秆回收机构还不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单一,基本靠粉碎还田,加之秸秆收储运送成本高、效益低,农时紧迫,很多农民收割后要赶着种植油菜,这些都是秸秆焚烧顽疾难以彻底根治的原因。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根本

  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形艳称,秸秆焚烧会增加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引发呼吸道疾病,形成浓烟影响能见度,可造成交通事故,还会引燃周围易燃物,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农田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

  她说,秸秆其实是一种宝贵资源。她曾做过探索,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也可以做锂离子和新能源的电极材料。学校还有老师通过对水稻秸秆预处理,霉化、酶解、发酵,将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用作生物质燃料,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她们将继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转化的科学研究,破解秸秆利用不高、经济效益不高的困境。同时希望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鼓励他们禁烧秸秆,对相关企业可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倾斜等措施,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希望农业、环保、供销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多方联动,把有效的资金集中补贴,由专门合作社按照合理的成本要求,多渠道、因地制宜处置秸秆。”陈重新认为,消除了市场化运作和收集运送成本差额,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湘乡市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将建设2-4座敞开式钢结构秸秆收储站点和覆盖全市的若干个收储网点。扶持秸秆经纪人专业队伍,对收储站(网点)、稻草捡拾打捆机、地磅、叉车、消防器材等设施设备等进行补贴,逐步建立秸秆离田、收储、转运、利用的收储运体系,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信息来源: 湘潭市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湘潭市】湘潭打好秸秆禁烧关键战

104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