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2018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泸溪的“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洗溪豆腐”等特色农产品倍受客商青睐。泸溪地处沅水中游,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以盛产柑橘、辣椒、油茶、生姜等主要农产品而闻名,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县按照“推进一个亮点工程、打造特色泸溪”的发展思路,紧抓农业产业化这个亮点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做强椪柑、特色经作、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叫响泸溪椪柑、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洗溪豆腐、合水茶油、泸溪佤乡米、狮子山葡萄、解放岩生姜“八大品牌”,着力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以品牌推进扶贫脱贫。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凸显特色”的原则,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打造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做为“强产业、重提质、促增效”的宗旨来抓,打造出了以峒河、沅江“两水两线一环”为主体的无公害绿色椪柑基地22万亩,以兴隆场等乡镇为中心的无公害玻璃椒示范基地5.2万余亩,以解放岩乡为重点的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5000亩,以“环县”公路沿线乡镇无辐射的优质双低油菜示范基地12万亩,以合水等乡镇为核心的优质有机油茶基地18.48万亩。重点打造万亩椪柑科技生态示范园、万亩玻璃椒标准化示范基地、万亩油茶标准化示范园、万亩生姜种植基地、万亩烤烟精益化生产示范基地、万亩优质佤乡米生产基地、万亩葡萄示范基地、万头“铁骨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万字头”的产业基地8个,辐射带动优质特色产业建设55.7万亩。围绕椪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创建标准果园5.16万亩,实施品改低改11.4万亩,椪柑产量提高了20%,优质品率达到了80%。涌现了80多个特色产业村,特色经作产业生产乡镇达10个,逐步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该县坚持以现代科技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专业化生产。通过政府主导,农业部门参与,以“万名工程”院县共建为契机,建立了“院校专家+农技干部+新型主体+扶贫”的技术帮扶机制,不断加大科技对接、引进与帮扶力度。5年来,相继从华中农大、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130余人次,先后推广香蜜一号、玉针香、博辣红牛等作物新品种80多个,推广无公害、绿色、生态、环保种植新技术72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
延伸产业链条。新建了1家辣椒加工厂,8家椪柑粒粒橙加工厂,1家油茶加工企业,成功开发了椪柑复合型果糖、果脯、果酒、粒粒橙、有机茶油、辣椒酱等系列产品。目前,全县共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近12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01家,家庭农场208家构建起“公司(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冲刺小康。
加大品牌创建。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攻略。逐步打造出“泸溪椪柑”等名优椪柑品牌。“泸溪椪柑” “浦市铁骨猪”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ISO09001国际质量体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国家安全食品放心品牌,获湖南省著名商标;洗溪豆腐、合水茶油等10件特色农产品成功注册商标。
拓展市场营销。先后邀请央视《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大集大利》等栏目组来县开展活动宣传特色农产品,并多次参展国家、省、州、县农博会。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椪柑等特色农产品营销窗口30多个,鼓励100多名营销大户闯市场,为该县特色农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介作用。
目前,“泸溪椪柑”年产量18万吨,产值2.6亿以上,远销俄罗斯、朝鲜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兴隆场玻璃椒产量超7.5万吨,产值1.2亿,出口韩国、日本、斯里兰卡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泸溪椪柑”、兴隆场玻璃椒、合水茶油、潭溪杜仲等特色农产品产值达5亿元以上,使泸溪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搭上直通小康快车。(文/向晓玲 姚祖兴 包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