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江九道湾,清流悠悠去;苍翠状元洲,“绿舟”江中浮;江边风光带,旖旎景色新……前不久,参加全市总河长会议的各县市区河长们,考察醴陵渌江两岸的变化后交口称赞。今年以来,醴陵市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和“一江两岸工程”,还渌江一河清水,“水优、河畅、岸绿、景美”的新醴陵已初见雏形。
河长制实现村级全覆盖
铃声响起,李家波的手机来电话了。李家波是白兔潭镇长庆村党总支书记,也是村里的河长。电话是村民打来的,反映澄潭江白兔潭大桥下游发现了一只可疑的编织袋。
澄潭江是渌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李家波不敢大意,马上组织村里的专业打捞队,携带装备赶往事发地。打捞上来的编织袋里是一头死猪,队员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
李家波是醴陵市289名大小河长中的一员。醴陵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全覆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市范围内的58条主要河流和207座水库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并设有河长责任制公示牌,责任内容、电话号码等一目了然。各条河流沿线及各水库所在的村(社区),均配备了村级河长、河道协管员、保洁员和巡查员,负责对河道进行清理保洁,每周在河道里巡查数次,防止村民下河电鱼、毒鱼等。老百姓发现问题,可以直接拨打责任牌上的电话向各级河长反映。
市委书记胡湘之介绍,该市通过河长制全覆盖,推动城乡河道全线保洁,带动“三创四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河岸乱排乱搭等诸多问题。财政今年拿出6000多万元,由河长办牵头,实行季度考核、季度兑现,确保河长制落实见效。
专项行动给渌江美颜
渌江河面上,一艘像收割机一样的船只,正在巡回作业。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月林介绍,那是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河道保洁清污船,可将水面及以下五十公分的垃圾全部“收割”,一次性可吃进一千斤的水面垃圾。
渌江有40条支流,流域的国土面积占醴陵全市约50%,人口占60%,工业总产值占70%,GDP占80%,是醴陵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醴陵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决心、最迅速的行动,还渌江一河清水。
我市出台《渌江、澄潭江及城市内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水质由浊变清、由清变好、由好变优,实现“水优、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岸坡垃圾治理、河道日常保洁、排污整治、非法采砂洗砂整治、畜禽退养”五大专项行动全面铺开。醴陵一口气关停了15家造纸厂、18家挖沙场,城区关闭了42个排污口,截留生活污水25处,完成4家污水处理厂建设;西岸河、二圣河黑臭水体治理年底完工,污水管网建设加速推进。
“渌江水质由去年污浊不堪的V类达到现在的II类,年底会彻底改观。”胡湘之自豪地表示。
综合整治让城市“蝶变”
站在渌江广场,眼前的渌江江澄似练,隔江远眺,状元洲上绿荫飞檐,满眼都是新景象。休闲的市民深有感触地介绍,这里原来乱排乱放、乱占乱建、乱植乱栽、乱堆乱倒,是有名的“八乱之地”,如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城市的蝶变,得益于醴陵标本兼治、水陆同治推行河长制,以大手笔实施渌江河一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
该工程是醴陵实施河长制治水的第一个重大项目,集防洪、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整体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两岸各长5公里,共53个子项目,工程预算43.9亿元,分三期建设,三年内主要工程完工。两岸同时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今年启动两岸提质、状元洲改造、渌江古桥和醴陵大桥修缮、渌江广场修建等十大工程。
不仅是整治渌江一条河,醴陵采取ppp模式同步实施三大涉水项目,除了渌江河一江两岸综合治理项目,还包括约20亿元投资的官庄河综合治理,近20亿元规模的渌江河整个水系治理。一江两岸综合整治,岸绿了,景美了,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城市的价值也在蝶变中升值。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深化河长制,渌江将清水长流,醴陵城乡必将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