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是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新增减税降费效应不断凸显,制造业成为主要受益对象,企业得以积极扩大生产、加大研发投入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在当前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阶段,大规模减税降费,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动力。
“我们下决心把占增值税50%多的制造业的增值税率明显降低3个百分点。”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就制造业的减税降费提出目标。
不到1个月,政策红利“靴子落地”——4月1日,制造业等行业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同时还有扩大抵扣、留抵退税、加计抵减等“红包套餐”。
据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统计,截至9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65.5亿元。其中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48.5亿元,在各行业中新增减税幅度最大。
乘着这股减税降费的“春风”,不少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智造升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红利 制造业受益最大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也是制造业交税部分中占比最大的一块。
我国自1979年引进增值税制度,到目前增值税已成为第一大税种,2018年收入规模突破6万亿元。
4月1日起,增值税减税新政正式落地,主要内容包括四项:降低税率、扩大抵扣、留抵退税、加计抵减。
此次增值税改革以制造业为减税重点。制造业适用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是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制造业税负将进一步大幅降低。此外,制造业期末留抵税额占比最高,成为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对象。
“这一次增值税改革推出的措施除了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还有制度性期末留抵退税。降低税率是直接减少缴税,增加抵扣项目也是在减少缴税,期末留抵退税是增加企业现金流,减少企业财务费用。”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总体上这几项措施加起来,减税降负规模超过万亿。
减负 企业腾出手来抓生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减税降费带来的利好,企业家的感受最为直接和敏锐。
“我们把智能制造的投入看作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而这笔投资的‘天使投资人’,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我们的‘减税降费’政策。”三一重工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表示,“我专门算了一笔账,公司全年预计可减免税费5亿元左右。”
减税降费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磐吉奥(湖南)工业有限公司扎根长沙20年,制造工艺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占据了国内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零部件生产商头把交椅的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1%。
“今年6月起,我们启动搬迁工作,从暮云来到星沙产业基地。”该公司财务科长王珂告诉记者,乔迁新居之后,企业产能将至少扩大一倍,但各项建设和设备的更新,都需要大量资金。
“减税降费犹如一场及时雨。”王珂表示,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税约500万元,“买设备更有底气了,上个月从日本订购了两台卧式加工中心,每台约200万元人民币。”
以“降税”礼包提升产能的,还有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设计、生产、销售工程机械、新型纺织机械和新材料装备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以来,该企业享受的税收政策优惠约400多万元,“我们引进了几台新设备,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大幅提高。”财务总监王朝平告诉记者。
升级 研发投入更积极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减税降费统计核算情况。
其中一个数据值得注意,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提高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制造业企业轻装上阵,通过减税降费节省下来的资金,除了扩大生产,更激发了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政策红利释放的活力逐渐显现。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嘉微”)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出自主可控图形处理器(GPU)芯片并实现工程应用的企业。
“科研创新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正好为公司送来了‘真金白银’。”景嘉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从2018 年1月1日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50%提高至75%,“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研发费用达到3800余万元,预计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900万元,允许加计扣除金额较原政策增加900余万元。”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是一把“双刃剑”。投入多了,企业难以承受;投入不足,又跟不上市场。
“创业难,难在缺资金。”长沙天盾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陈桃坦言,很多客户要求做定制产品,对产品质量、功能有特殊要求,每一个单品都要独立研发、模具开模等投入,资金压力导致很多大的订单根本不敢接。
“2019年天盾重工预计投入研发费用将超过200万元。”在新一轮减税政策送来的福利让陈桃非常满意,“光是企业所得税优惠这一项,就可以为公司节约十多万元。”陈桃告诉记者,对于天盾重工这类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减费降税的每一分钱成效,都弥足珍贵。”
经过5年发展,天盾重工已经走出国门,进入新加坡、沙特、卡塔尔、德国、法国等国际市场,加入到世界一流品牌的竞争队伍。“随着税费的降低,成本也就降低了,我们向国际市场‘冲锋’的底气也更足了。”陈桃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文/陈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