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长沙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制造相关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稳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湖南“三个高地”贡献长沙力量。
一、智能制造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
自2015年长沙启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来,先后通过了七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截至2020年底,长沙共发布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04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9家(以下简称智造企业)。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专项项目27个,“国字号”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随着智能制造进程加快推进,长沙工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1、智造企业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彰显担当,迅速复工复产,恢复性增长势头强劲,对长沙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提升。2020年长沙工业生产运行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其中智造企业增加值增长11.2%,高出全市增速6.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118.9%。
2、智能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核心驱动力。目前,全市1041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涉及了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大类,涉足了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优势产业,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已经逐渐成型。通过智能制造项目试点示范,智能化工厂覆盖面扩大、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带动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制造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新产品产量增长加快。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87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46万元/人;智造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89.2%,长沙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逐渐走向更高层级。
3、智能制造提升工业经济效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显著,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智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7%,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8.8%,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和10.6个百分点;智造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个百分点;智造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和费用为89.44元,比上年下降0.61元。
二、智能制造实现创新驱动新突破
近年来,长沙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有力抓手,由点及面,层层推进,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服务和承载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1、智造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开展,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20年智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2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9个百分点;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13万人,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68.8%。企业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上投入加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有68.1%的企业投入了研发费用。
2、智造示范项目内生动力强劲。全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成效显著,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龙头智造项目创新一批可推广应用场景。通过试点示范,三一集团的智能化车间、中联重科“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山河智能“智能化挖掘机关键共性技术”、博世长沙工厂4.0智能化模块生产线、上海大众长沙智能制造工厂等项目,成为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领航者。长沙作为全国工程机械之都,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工程机械作为长沙智造的中国名片走向全球,实现“长沙智造”的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中联智慧产业城、三一智联重卡零部件和工程机械扩厂等重点制造业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3、特色智造园区集聚发力。园区是制造业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实现园区全覆盖,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产业聚集式发展。其中,长沙高新区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为主的创新示范,长沙经开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汽车为主的创新示范,望城经开区形成了以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创新示范,宁乡经开区形成了以安全食品和智能家电为主的创新示范,浏阳经开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创新示范。2020年长沙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2.4%,其中园区智造企业有655家,占全市智造企业总数的83.0%,实现增加值增长10.4%。
三、智能制造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
近年来,长沙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主动适应经济开放新趋势,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构建高效开放通道,联动融入开放平台,推动长沙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加快建成智能制造强市,提升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
1、深化改革提升优质服务。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需要强大完善的政策支撑作为保障。为有效的推动智能制造工作,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政府顶层设计高位推进。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子共同成立了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通过“一企一策”、“一链一策”,给予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二是多项智能制造组合拳打响。近年来,长沙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意见”“科技创新1+4”“开放型经济2+4”“人才政策22条”“长沙工业30条”“知识产权保护12条”“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等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两化融合”等部门性管理政策中突出对智能制造的有效支撑,聚焦培育和聚集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推进全市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和推进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三是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长沙迅速落实细化实施细则,创新行业管理和审批办法,切实转变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服务水平,优质的政策服务在引进来、走出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上再创优势。
2、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针对长沙智能制造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较为薄弱,制造业各个领域共享交流较少,协同发展相对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长沙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一是搭建智造平台共享发展。长沙吸引了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知名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落户,并成立了长沙市智能制造服务企业联合会,建设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打造了多家“众创空间”,并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北斗导航等领域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积极引导制造设计企业、智能技术提供商、新材料研发机构、智能服务应用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发展。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3D打印等产业技术互联网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相关产业支撑能力,突破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合作及公共平台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二是智能制造促进产业集聚整合。近年来,长沙坚持以22条产业链建设为主要抓手,瞄准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即“三智一芯”)行业重点发展,通过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链上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和全产业链的发展,建立有效机制进行产业聚集整合和链条延伸,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优化产业生态链,打通产业上下游在全市范围内互通有无,协作有序,不断提升产业的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强开展对外合作交流。近年来长沙先后举办了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暨长沙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备受海内外瞩目的长沙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长沙智能制造发展加大与国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展开交流合作,创造机会与先进制造业强国联合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的研究开发,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突破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快推进智造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