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工业、财政收入等增速加快,消费、投资、贷款增速略有回落,但仍高位运行,主要物价指数稳中有升。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0.68亿元,增长24.1%,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3位。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79亿元,增长22.6%,比上年同月提高3.5个百分点。一是股份制企业增长最快。1-7月,国有企业增加值546.73亿元,增长17.2%;集体企业增加值57.46亿元,增长18.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774.51亿元,增长2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01.93亿元,增长21.9%。二是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1—7月,轻工业增加值964.43亿元,增长20.6%;重工业增加值2066.25亿元,增长25.9%,比轻工业快5.3个百分点。三是多数行业增势较好。1—7月,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大类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占全部大类行业的97.4%;有22个大类行业增速超过20%,接近全部大类行业的六成。四是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1—7月,全省规模工业高加工度行业实现增加值980.99亿元,增长34.0%,比上年同期和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7.6个和9.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3.28亿元,增长28.1%,比上年同期和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9个和4个百分点。
二、投资建设增速放缓。1—7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5.65亿元,增长28.3%,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1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90.97亿元,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9.4个和0.7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中部第4位;农村投资444.67亿元,增长21.4%。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1—7月,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5.70亿元、1716.39亿元和2388.88亿元,分别增长60.9%、34.7%和24.6%。二是地方项目带动作用突出。1—7月,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项目投资132.17亿元,下降26.2%;地方项目投资4058.80亿元,增长32.4%,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97%。三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7月,在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工业投资1658.17亿元,增长34.8%,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5.7个百分点;产业投资1232.50亿元,增长43.7%,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均保持28.2%的较快增速。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升。1—7月,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8亿元,增长35.7%,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033.74万平方米、销售额627.39亿元,分别增长22.9%和43.2%,比上半年分别回落6.6个和12个百分点。
三、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7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32亿元,增长18.5%,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3位。其中,7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91亿元,增长19.1%,比6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快于乡村。1—7月,全省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9.65亿元,增长16.2%;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39.66亿元,增长18.7%,比乡村市场快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业增长最快。1—7月,全省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4.72亿元,增长23.2%。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9.03亿元、2553.71亿元和331.86亿元,分别增长18.8%、18.6%和16.3%。分商品看,耐用消费品增长较快。1—7月,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非耐用消费品零售额537.21亿元,增长33.4%;耐用消费品零售额335.51亿元,增长40.7%,比非耐用消费品高7.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11.81亿元,增长41.7%。
四、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回升。1—7月,全省进出口总额76.18亿美元,增长40.3%,居全国第20位、中部第5位。其中,进口35.23亿美元,增长40.6%;出口40.95亿美元,增长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中部第5位。从出口商品来看,1-7月,全省出口额最多的二十种商品中有18种同比增长,有11种商品增速超过30%。出口额前三位的是钢材、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烟花爆竹,出口额分别为6.23亿美元(增长26.7%)、1.82亿美元(增长32.2)和1.52亿美元(下降6.8%)。在重点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4.04亿美元,增长5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9亿美元,增长80%;农产品出口2.90亿美元,增长27.5%。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增长较快。1—7月,全省一般贸易出口35.21亿美元,增长37.7%;加工贸易出口5.38亿美元,增长55.2%,比全部出口额平均增速高15.2个百分点。
五、内联外引平稳运行。1-7月,全省实际到位内资1046.86亿元,增长17.3%,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二产业增势强劲。1—7月,全省一产业实际到位内资44.57亿元,下降2.4%,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4.3%。二产业实际到位内资684.31亿元,增长1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65.4%。三产业实际到位内资317.97亿元,增长15%,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30.4%。分市州看,各市州均保持较快增长。除株洲和张家界外,其余市州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其中湘西州增长最快,达91.1%。
1—7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60亿美元,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9.5和2.3个百分点。全省14个市州中有11个市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增长,有6个市州保持50%以上的增速,其中自治州和娄底增速最快,分别达2.4倍和1.4倍。
六、财政收入加快增长。1—7月,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080.48亿元,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22.4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1.18亿元,增长27.73%,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7.4个和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中部第3位;上划中央“两税”368.3亿元,增长31.4%;上划中央所得税101亿元,增长26.2%。一是市州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7月,全省省本级财政总收入310.94亿元,增长25.0%;市州财政总收入808.58亿元,增长34.0%,比省本级财政收入增速高9个百分点。全省十四个市州财政总收入增速均超过20%,共有湘潭、郴州等八个市州增速超过30%。其中,湘潭、郴州和株洲增速超过40%,分别达41.9%、41.6%和41.5%。二是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20.17亿元,增长30%,比非税收入增速高7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8.7%,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1—7月,全省财政支出1150.23亿元,增长19.1%。我省加大各项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财政支出增幅稳步回升。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共完成553.73亿,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8.1%。其中,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5.2%、9.2%、11.0%、18.2%、15.2%和9.8%。
七、存贷款余额增速回落。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830.27亿元,增长20.2%,为今年以来最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7.8个和1.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293.06亿元,同比少增598.25亿元。从贷款主要项目来看,中长期贷款余额7027.03亿元,比年初新增1146.99亿元,同比少增157.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348.74亿元,比年初新增264亿元,同比少增7.43亿元;票据融资269.41亿元,比年初减少124.7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增加275.68亿元。
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028.13亿元,增长20.6%,亦为今年最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9.7个和0.7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999.62亿元,同比少增315.1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779.39亿元,比年初新增927.28亿元,同比少增43.5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4464.64亿元,比年初新增598.62亿元,同比少增289.65亿元。
八、主要物价指数稳中有升。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比上年同期上涨4%,增幅比上半年扩大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2.6%,增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涨6.6%和9.7%,增幅均与上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