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省内情况。2009年1—10月,全省外贸完成进出口总值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3%,比全国平均降幅高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亿美元,同比下降38.6%,比全国平均降幅高18.1个百分点;进口38亿美元,同比增加7.5%(全国平均下降19%)。
10月当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7.9亿美元,同比下降28.4%,比全国平均降幅高17.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亿美元,同比下降36.5%,比全国平均降幅高22.7个百分点;进口3.2亿美元,同比下降12.2%,比全国平均降幅高5.8个百分点。
2.全国情况。2009年1-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5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出口9574亿美元,下降20.5%;进口7981亿美元,下降19%。
10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975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1108亿美元,下降13.8%;进口868亿美元,下降6.4%。
二、情况分析
1、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目前,资源类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是造成我省出口降幅的直接原因。1—10月,我省出口累计降幅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为:未锻造的锰(下降68.4%)、钢材(下降58.6%)、未锻造银(下降57.9%)。上述产品均为我省主要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未锻造的锰出口额1.1亿美元占我省出口份额的2.57%、钢材出口额6.7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15.2%、未锻造银出口额1.4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3.41%。
10月当月,我省主要出口商品中环比下降最大的分别是机电类产品(减少2622万美元),未锻造银(减少2501万美元),烟花爆竹(减少936万美元);进口商品中,环比下降最大的分别是:铁矿砂及其精矿(减少1.5亿美元),机电类产品(减少4779万美元),锌矿砂及其精矿(减少2345万美元)。
1-10月,我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均呈现双增长态势,其中出口2.3亿美元,增长3.41%,进口3.5亿美元,增长68.6%;机电产品出口13.3亿美元,下降38.5%,进口17.7亿美元,增长27.1%。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省外贸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正从以往单纯追求进出口数量上的扩张转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科技含量,以及优化贸易结构和促进贸易整体素质上来。
2、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降幅大,部分新兴市场出口形势较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一直是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在风险之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将这一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我省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其对我省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大幅下降。1—10月,我省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出现降幅,其中对香港出口下降34.59%,对美国出口下降42.29%、对德国出口下降24.09%、对澳大利亚出口下降51.49%,对日本出口下降26.91%。
但危机的发生使我省在出口市场上减轻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更注重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需市场,虽然这种调整将较为缓慢,但我省对外贸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将趋于多元化,增强未来我省外贸抗风险的能力。1—10月,我省对阿尔及利亚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为1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3、加工贸易发展趋于平稳。1—10月,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额为8.5亿美元,在所有贸易方式中降幅最小,同比下降7.6%,所占比例有所提升,占12.1%。10月当月,加工贸易自3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实现进出口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进料加工实现9772万美元,同比增长10.8%,来料加工实现1392万美元,同比下降14.7%。一般贸易仍占我进出口较大份额,1—10月一般贸易累计进出口额72.1亿美元,下降25.1%,占全省外贸总额的87.8%。
4、国有及三资企业出口仍然下滑,但进口不断增加。1-10月,我省国有企业进出口33.2亿美元,下降22.6%,占全省份额的40.7%,其中出口14.3亿美元,下降47.6%,进口18.9亿美元,增长21%。三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4.8亿美元,下降6.6%,占全省份额的18%,其中出口6.8亿美元,下降21.6%,进口8亿美元,增长11.4%。民营企业进出口皆负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33.8亿美元,下降29.6%,占全省份额的39.4%,其中出口22.8亿美元,下降35.9%,进口11亿美元,下降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