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5月,全省利用外资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35个,同比下降7.53%,合同外资117100万美元,同比下降6.04%;实际使用外资171064万美元,同比增长8.20%。
全省外贸完成进出口总值369962万美元,同比下降26%,比全国平均降幅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2504万美元,同比下降35.6%,比全国平均降幅高13.8个百分点;进口167458万美元,同比下降9.4%,比全国平均降幅低18.6个百分点。
全省国外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6.18亿美元,同比下降55%;完成营业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208人次,同比增长17%;月末在外40678人,同比增长40%。核准境外投资企业47家,合同投资额51.1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9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2倍和36倍。
全省内贸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96亿元,同比增长19.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4.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2%。
一、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1、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微幅增长,新批项目数、合同外资数明显下降。1-5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20%,与今年前4个月的增幅相当,但比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的增幅目标相差甚远;新批项目数、合同外资数都呈下降趋势,且5月份当月新批项目数、合同外资数降幅较前几个月加大,降幅仅次于年初的1月份;合同外资与实际利用外资数倒挂严重,达5.4亿美元。数据显示,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后续乏力,新批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严重偏少。 5月份,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没有;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只有3个,合同外资为7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11个。
2、进出口环比回升,进口走势强于出口。5月份,进出口80280万美元,比上月增加415万美元,是今年5个月以来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8亿美元,环比增长0.52%,出口42471万美元,下降42.6%,环比增长0.3%,降幅比上月加深2.3个百分点;进口37808万美元,同比下降0.7%,进口速度比上月回升5.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4%。1—5月全省进出口同比下降26%,比1—4月的25.3%多跌0.7个百分点。去年5、6、8月的单月进出口均在8亿美元以上,是去年进出口的高点,今年3月份以来进出口环比虽有所回升,但随着基数的提高,我省进出口累计跌幅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3、一般贸易进口首次出现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降幅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5月份,一般贸易进口34775万美元,增长5.6%,是今年以来首次单月进口增长;出口36867万美元,下降45.7%,比全省的平均降幅高3.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5579万美元,下降0.6%,比全省的平均降幅低42个百分点;进口2842万美元,下降9.4%,比全省的平均降幅高8.7个百分点。
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但比重较低,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长。1-5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297万美元,增长1.4%,占全省的比重为5.1%;进口15787万美元,增长53.4%,占全省的比重9.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616万美元,增长1.8%、烟花、爆竹出口11469万美元,增长17.3%、鞋类出口2634万美元,增长13.1%。鲜冻猪肉、茶叶等农产品出口增长,增幅分别为17.2%和3.6%。同期机电产品进、出口下降,降幅分别为32.9%和1.6%。
5、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境外投资继续强劲增长。今年1-5月,全省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7家,累计合同投资额为51.18亿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为9.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2和36倍。投资地区分别是:英国、香港、阿联酋、多哥、美国等5个国家(地区)。投资主体中,3家为省直单位,3家来自长沙市。投资行业主要为新能源与新材料、纺织品等行业。截至2009年5月我省累计共有境外企业253家,累计总合同投资额65.07亿美元,中方合同投资额19.51亿美元。
6、对外劳务合作逐渐回升。1-5月,全省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新签合同额26848万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外派劳务企业2441万美元,市州24407万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18650万美元,同比上升17%;累计外派劳务人员10786人,同比增长22%;月末在外40678人,同比增长40%。
7、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稳步回升。从各月走势看,元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最高,主要是因为今年春节在元月,而去年元月份正值冰灾期基数较低。自2月份开始,增幅快速回落,3月份达到最低点。自4月份开始,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5月份回升速度进一步加快。5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4.82亿元,同比增长18.8%,较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1-5月份,全省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601.12亿元,同比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54.49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他行业完成22.36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限额以下及个体户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160.71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拉动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说明我省采取的多项刺激消费政策效应彰显,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8、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城乡市场销售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步落实,我省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一些促进农村消费的活动在广大农村蓬勃开展,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截至五月底,我省“家电下乡”销售额已突破8亿元,完成补贴发放超过4千万元,销售量、销售额及补贴发放金额,在全国第二批启动的9个省市中稳居第一(全国排名第四)。继“家电下乡”之后,5月份我省又推出了“汽车摩托车下乡”。1-5月全省城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1.81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6.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和18.5%,城乡增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2个百分点缩少到今年的0.9个百分点。
二、商务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商投资仍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占整体比重继续下降。1-5月,我省第一产业新批项目17个,第二产业新批项目95个,第三产业新批项目23个。第三产业新批项目主要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项目仅1个,比去年同期少了5个;合同外资2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少了27217万美元,当期房地产业合同外资占第三产业合同外资比重为17.85%,而去年同期为68.3%;实际到位外资752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少了22844万美元,当期房地产业实际到位外资占第三产业实际到位外资比重为31.6%,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为69.7%。1-5月,一、二、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5:80.6:13.9,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较上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
2、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大幅下滑,仅与德国的双边贸易保持增长。1-5月,欧盟为我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77540万美元,下降21.4%,其中出口33081万美元,下降36.9%。与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的双边贸易额为37937万美元,下降26.6%,其中出口10294万美元,下降44.5%,。与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4489万美元,下降22.5%,其中出口26847万美元,下降20.7%;。与第四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额为32041万美元,下降9.9%,其中出口2262万美元,下降48.7%。德国为我省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30541万美元,增长5.%,其中出口5135万美元,下降30%;进口25406万美元,增长17.1%。5月,五大贸易伙伴中,除欧盟当月进口下降15.9%外,与其他四大贸易伙伴的进口均呈现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8.8%、41.2%、20.7%和8.2%。
3、对外承包工程形势依然严峻。 1-5月,全省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同比下降70%,累计完成营业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工程项下派出劳务人员422人,同比下降39%。本月新签2个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与澳大利亚ABC纸业有限公司签定的澳大利亚ABC纸业设备安装项目,及与山九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签定的东洋木业设备拆迁安装工程项目,合同额均为3000万美元。5月新签2个援外项目: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与商务部签定的援利比里亚农业示范中心和援坦桑尼亚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合同额分别为32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降幅趋缓,但短期难有明显起色。
4、物价持续走低,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所下跌。1-5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4,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6,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1-5月8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四跌三涨一持平”态势,其中居住、交通和通信、食品和衣着类价格分别下跌2.7%、1.9%、0.8%和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2%、0.9%、和2.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

据省商务厅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显示,5月份我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有所下跌。与上月比,蔬菜(批发)、肉类、水果(批发)、鸡蛋、食用油和白条鸡价格分别下跌6.93%、5.53%、2.88%、1.85%、1.64%和0.78%,水产品批发价格上涨2.49%。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生猪供大于求,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环比下跌12.47%,同比下跌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