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两城”建设的宏伟目标,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工作效能,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综合效应,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好务,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好评。2010年12月,在全省两年一度的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评选中,我市近八年来首次被评为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制及机制。我市各级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都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或指定了工作机构。自《条例》实施以来,我市明确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列入各级政务公开办的重要职责,全市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二合一”组织框架,建立了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先导,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基层政务事务公开并进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均将政务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员保障,着力推动解决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问题,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并在党校设置有关政务公开培训课程,加强人员培训。根据《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郴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明确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程序及流程,建立健全了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信息发布协调制度、社会监督评议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年报制度、受理举报制度、考核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作。2010年对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年中抽查、督查及年底考核。
二、完善发布渠道,抓实信息公开工作
在原有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政府信息发布渠道。一是建立统一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在郴州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zs.gov.cn /)建立了统一的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下设 “信息公开规定”、“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区县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等子栏目。并从市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县市区政府、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多个层面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栏目进行分解,对103家相关单位进行信息采集,按照信息分类,对全市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索引号,形成目录规范、结构统一、层次清晰、覆盖面广、易于监测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全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政务信息23360条;“市长信箱”共受理市民信件1950件,已处理1852件,回复率达95%;接到公民申请公开信件15件,回复6件。二是发挥网站群优势,拓宽政务信息公开广度。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加快推进郴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加强政府系统网站整合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函[2010]120号)文件精神,我市信息化办开展了网站整合工作。整合后将建立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以部门网站为子站,形成主站与若干子站集成的网站群体系,使全市政府系统门户网站成为统一发布政府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已完成网站整合的单位共43家,并在各单位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设置了信息公开专栏,与市政府门户网站链接,大大拓宽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广度。三是利用新闻发布会和邀请市民参加会议进行信息公开。市委、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普遍关心的重大事情及时公布,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各种会议,让他们充分知晓情况和参政议政。
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信息公开的内容。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函〔2010〕51号文件要求,认真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详细目录,准确、及时公布政府信息,不断丰富、更新公开内容。重点公开涉及人、财、物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探索财政预算公开的有效方式。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促增长调结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公开。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确定专人负责,公开受理渠道,畅通受理机制,及时、稳妥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办理答复了6例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事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机制和保密审查机制,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切实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三、优化政务环境,着力打造“政务超市”
2010年,我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改革成效。目前,进驻市政务中心设立窗口的市直、中省驻郴部门单位56个,常驻窗口工作人员205人,首席代表43人,集中在政务中心办理的各类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共610项(2009年底为719项,2010年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后,缩减了109项)。2010年,中心共办理各类办件10万多件,办件总量比上一年翻一番,按时办结率为99%;共收取各项费用1亿余元,比上一年增加30%;即办件由上年的7%提升到50%,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接待群众近20万人次。
一是进一步巩固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按照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原则,市政务中心与市法制办共同完成了对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的第二轮清理。所有事项实行统一编号,细化流程后,录入审批管理系统,做到了一事项一流程、一事项一清单。在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按照“审批、监管、服务适当分离”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各进驻部门审批科的设置。31个部门独立设置了以行政审批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责的行政审批科,原分散在部门各科室的审批服务职能有效地归并到了行政审批科。不宜单独设立审批科的单位都明确由一个科室一个窗口对外。按照“应授尽授、能授必授”的原则,督促落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加大对窗口的授权。积极开展联合审批。利用政务中心部门办公集中,审批职能集中的优势,按照“串联改并联”、“单个变集合”的要求,积极开展“联合勘探、联合审批、打捆收费”工作。全年由政务中心牵头组织的联审项目20个。通过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政务环境明显优化。二是增强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整合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国有土地招拍挂等资源,将建设、交通、水利工程、政府采购、矿产交易、土地交易等平台统一起来,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效能监管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全程代理和一票制收费。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电子化管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有些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未能主动公开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目录”中应公开的信息并予以及时更新,组织制度、落实制度及监督考核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依申请公开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市政府门户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政府部门申请公开各种相关的政府信息的渠道,但部分单位没有把依申请公开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未能依申请及时提供信息,依申请回复率较低。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提高全市各界尤其是各政府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加大督办、落实力度;三是大力建设好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门户网站等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