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着力机制制度创新,全力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好评。现将2009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 领导重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等文件
市委、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非常重视,2009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实施《条例》及《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尤其是11月省政府颁布《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以来,我们认真组织进驻市政务中心各窗口工作人员及县(市、区)政务中心主任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其依法行政的意识。
二、 结合实际,全面抓实政务公开工作
我市对拟公开的事项和公开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市政务中心对进驻中心事项实行了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 “六公开”,推行了“一次性告知、阳光收费”,规范收费减免,将审批及收费置于“阳光地带”。7月份,受理并答复了苏仙区两个村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事项。进一步加强了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农村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乡三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动机制。
三、 创新方式,大力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不断完善,渠道不断拓宽,初步形成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共存、分散方式与集中方式并举的局面。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信息公开。从3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完成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公开承诺活动,并在相关的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开。利用郴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及部门网站进行信息公开。全市政府系统100多家有政务公开任务的单位大部分已建立了局域网及网站,实现了网上公开,有103个市直部门网站与郴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联接。利用服务窗口进行信息公开。郴州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市、县有些部门建立了办事大厅,利用服务窗口进行集中公开。利用政府公报进行信息公开。市政府自2001年创办《郴州政报》以来,每年均将《郴州政报》免费赠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利用“三上”(上墙、上栏、上报)、“三卡”(办事卡、公示卡、税费卡)以及办事指南、电脑显示屏、触摸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公开。利用新闻发布会和邀请市民参加会议进行信息公开。市委、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普遍关心的重大事情及时公布,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各种会议,让他们充分知晓情况和参政议政。
四、 倾心改革,着力夯实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从2009年7月起,我市推行了一项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即“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两集中、两到位”是指按照“批管分离”的原则,将部门现有分散在多个科室的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所有部门的审批科室集中到政务中心统一办公;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中心到位,审批权限授权窗口到位。截止11月底,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7家单位、719项审批服务项目、205名工作人员全部进驻市政务中心集中统一办公。经过项目清理,进一步减少和压缩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许可事项减少了61项,对保留的事项,实行了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并编印成册,通过报刊和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公布,没有公布的项目一概不再实施。通过严把授权审批关,即办件比例由6.7%提高到50%,审批科长具有审批决定权的事项占进驻总事项的59%,审批时限普遍压缩50%以上。这些部门的授权委托书全部在市政务中心最显眼的一楼大厅张贴,做到了阳光公开,办事群众和审批人员一目了然,并通过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对所有审批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通过改革,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构建了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政务公开、网上审批、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市主动公开信息数12.7万条,依申请公开总数61条,其中当面申请数6条,网上申请数52条,信函申请数3条。对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作出了具体答复,对不予公开的说明了具体理由。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虽然我市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组织制度、落实制度及监督考核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主动公开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部分单位未能主动公开应公开的信息并予以及时更新;三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和技术上的原因使得网上咨询、查询、办理、审批的事件数量还不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准备采取如下解决办法:一是继续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开权利人知道以各种形式获取政府信息;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加大督办、落实力度;三是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大行政提速力度,提高办事质量,提升服务功能,加强与乡镇街道的联络互动,增设触摸屏查询电脑,逐步提高网上咨询、查询、办理、审批的数量和水平。
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