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121.5亿元,是“十五”的3.4倍,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发展基础全面夯实,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过去的5年,是湖南交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交通面貌变化最为明显的5年,交通成为“十一五”湖南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成为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行业。5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431亿元,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1%,为“十五”的3.4倍。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5年新开工53个项目4457公里,是“十五”的5.7倍,超过2005年以前开工里程的总和,5年完成投资15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建成通车10条高速公路,5年新增通车里程983公里,达到2386公里,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从2007年全国排名第17位一跃至全国前三,省会长沙与13个市州形成“4小时经济圈”。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4.8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5822公里,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99.9%的乡镇、84.9%的建制村通客班车。
过去的5年,在公路交通突飞猛进的同时,铁路、民航、水运和轨道交通建设加紧“提速”。全省民航运输总量5年年均增长19%。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于2006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黄花机场迎来“大飞机时代”,2010年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62万人次,排全国机场第11位、中部地区第1位、跻身全球大型机场行列。新开工建设铁路项目8个,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武广高铁贯通全省,长沙到武汉仅1个多小时,到广州2个小时,湖南步入高铁时代。长沙地铁、城际铁路长株潭线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先后开工建设。
能源保障不断加强,2010年,我省电力总装机容量接近3000万千瓦,比2005年净增1400万千瓦。全省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条500千伏的西电东送大通道和东、西两条北电南送大通道,构筑起覆盖全省、较为坚强的能源输送大动脉,电力输送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农村电网提质改造加速推进,农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实现户户通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建设全面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加紧推进,与先期投产的川气入湘工程实现联网调气和保安供气。
强劲的投资,必须有金融的强劲“给力”。2010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5万亿元,存款余额也达到1.66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保障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投入力度。而资本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扩大了直接融资比重。“十一五”期间,境内外上市企业由40多家增至70多家(境外上市公司12家)。过去的5年,先后有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湛江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入湘设立分支机构,并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布局湖南;我省首家省级区域性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也于2010年成立;3家证券公司重组成功,5年内还新增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23家,使得全省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