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后的长沙南站,旅客如织。客人乘坐武广客运专线从长沙出发2个小时可到广州,1个小时可到武汉。
“湖南通”则“中部通”,“中部活”则“满盘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打造中部立体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了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步伐。2009年,我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上突飞猛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四通八达,三湘大地越变越精彩。金融危机下的“湖南发展速度”中,交通人不仅没令人失望,还为全省人民交上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尤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弯道超车”开辟了“快车道”。
【 铁路】
“陆地飞行”纵贯三湘
“开动了!”2009年12月26日上午,长沙南站动车汽笛一声长鸣,G6025次缓缓驶出长沙南站,须臾间冲破晨间的薄雾,向南而去,此时,站台上显示屏的指针指向9:00。这是一个历史时刻,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客运新干线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从此,和谐号高速列车穿山破岭、风驰电掣般穿梭在湖广大地上。
武广的开通对湖南来说最深远的影响无疑是更紧密地融入了广东。从而形成一个武汉、长沙和广州的“三小时经济圈”,这将是一条特殊的经济走廊——“‘武广经济带’形成的意义,在于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而产生的一切商机。”“武广高铁将会为沿线三省带来巨大商机,我估计,5年后GDP有望因此而提升3%-5%。”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信心满满。
重大项目
·2009年7月28日,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娄底至邵阳扩能改造工程分别开工。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建成后,将对进一步完善长沙市城区铁路客运布局,充分发挥沿线常德、益阳两市的“3+5”区位优势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娄底至邵阳扩能改造工程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通向湛江、北海、钦州、防城等华南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
· 2009年9月28日,投资119亿元的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不仅标志着省会长沙从此大步迈进了“地铁时代”,更是我省构筑立体交通网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高速公路】
一年内开工15个新项目
刘卞兵是株洲棉纺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家在株洲石峰区。2年前,他下岗后在广东云浮做大理石生意,这几年他经常坐飞机在长沙、广州之间当“空中飞人”。 让刘卞兵有些烦躁的是,长沙飞广州只要个把小时,但从株洲坐车到长沙黄花机场,每次要1个半小时。
但2010年长沙至株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株洲去长沙黄花机场路程将由原来的70公里缩短为37公里,时间缩短到25分钟。刘卞兵说,长株高速等于为株洲修建了一个新机场。
从地理位置上看,湖南地处全国东中西的交会点,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先天禀赋,让其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由于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成为全国路网建设的瓶颈。2008年,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1公里,在全国排第15位,在中部六省排倒数第2位,这与我省GDP总量全国第11、面积中部第1的地位位置和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成了湖南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要务。”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冯伟林向记者解释为什么湖南要修这么多高速公路。
2008年以来,我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决定提前实施到2030年的高速公路发展规划。2008年一年就开工了18条高速公路,2009年开工1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里程之多,投资力度之大,湖南交通史上绝无仅有。
2008年底,随着全长220多公里的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省所有市州与省会长沙全部以高速公路连接的“4小时交通圈”最终画圆。
到2012年,湖南将形成覆盖全省、快速畅通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全省90%以上县城可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省会长沙至其它13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均可实现当日往返。省交通运输厅对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内容为:湖南省高速公路网形态可以归纳为“6纵9横3环”,总规模8318公里(国家高速公路3463公里,地方高速公路4855公里),其中纵向主线3287公里,横向主线3412公里,环线565公里,其它高速公路1054公里。
“另外,高速公路在扩大内需、拉动增长、解决就业、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湖南这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体现得尤为明显。”冯伟林称。
在去年开工15个高速公路项目后,今年,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力争年内开工9条,通车4条,计划完成投资将超过550亿元。
【水运】
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开工
再过5年,湘江长沙至株洲旱季通航及饮用水困难将成为历史。2009年9月30日,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在望城县蔡家洲正式开工建设,当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与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开工仪式现场承诺,到2014年底,湘江长株潭段将形成碧波荡漾的宽阔水面,淹没枯水期脏、乱、差的两岸滩地,成为惠及数百万长株潭市民的民生工程。
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总建设工期5年,2014年底全面竣工。这意味着,再过5年,湘江不再喊渴,长株潭也将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
从湘江沿线居民饮水方面看,这一工程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长株潭三市常年用水要求。从航运方面看,湘江长株潭135公里河段,全年都能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枯水期出现低水位时,1000吨级船舶都能到达株洲。
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港航与结构工程设计处高级工程师刘学著介绍,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形成长达135公里的库区,把长株潭三市沿江两岸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
重大项目
·2009年6月8日,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30万标箱的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松阳湖)一期工程告竣,正式开港营运。至此新港船舶可直航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09年12月28日,长沙霞凝新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0万标箱,创历史最高纪录,标志着长沙港迈上国内内河支线港口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