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宣传培训与媒体应对指南(3)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10-08 00:00 【字体:
第三章 应急宣传措施
当前,应急宣传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社会效益、知识普及、能力培养,努力加强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1、转变观念,加强对应急宣传工作的重视
要正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宣传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建立应急宣传的长效机制。构建开展应急宣传工作的体制机制,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应急宣传工作的常态化;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要加强舆情信息的综合分析,做好信息工作,确保信息渠道通畅灵敏和信息处理及时准确;要重视日常的宣传引导,时刻要有应付突发事件、化解突发性危机的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应急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围绕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应急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宣传队伍
开展好应急宣传工作,确保应急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必须以一支高水平的宣传队伍为后盾。宣传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直接决定了宣传工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应急宣传队伍的重要性,加强应急宣传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本单位人员培训与管理,建立专(兼)职宣传人才队伍;合理吸收储备后备宣传人才,注重其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发挥基层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推动基层应急宣传工作开展;引导各类媒体加强应急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媒体应急宣传能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应急管理专家、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在进行应急宣传中的优势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终端和互联网的作用,探寻和把握新形势下应急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创新局面
1.媒体报纸要办好互动版块,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把发挥应急宣传效果同传授应急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宣传的趣味性。
2.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的新闻时效,更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的报道,及时发布新闻信息。
3.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的利用,提高新兴媒体在相关人群中的宣传效果。
二、充分发挥现场宣传、知识竞赛、专题晚会等宣传活动的互动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强化教育性、提高趣味性、丰富知识性
(一)现场宣传
现场宣传具有直接面对观众的特点,通过知识讲解、现场咨询等手段,能够有效增强社会群众的应急知识和能力。
(二)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具有参与性强等特点,通过有效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参与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普及应急知识和技能。
(三)专题晚会
专题晚会具有很强的动员力和感召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活动,能够让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加强基层应急宣传工作
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最直接、最频繁的场所。加强和推进基层应急宣传,是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的关键,是实现应急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前提。搞好基层应急工作,对社会群众、工作人员、相关领导进行应急工作重要性、相关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针对不同人群,探索不同途径进行宣传教育。
一、学校
在学校进行宣传,要以增强学校领导的重视为前提,提高师生员工应急知识与应急能力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要通过应急知识进课本、进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
二、村、社区
村、社区是群众生活家园、生活起居的场所,要高度重视在村、社区开展应急宣传工作,把宣传触角深入到千家万户。要加强用电、用水、用气等日常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使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应急知识普及到每一个角落。
三、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要切实加强应急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等的宣传教育,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5、加强应急宣传的硬件建设
要想真正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硬件。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开展各项宣传教育的场所和环境。许多发达国家具有较好的宣教设备、场所(如科教馆等),尤其日本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在我国,仅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市具有较好的条件和资源,加大了应急宣传的硬件投入。如北京市利用人防工程建设民防应急指挥宣教中心,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开发利用人防工程的理念有创意,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防灾减灾普及教育提供了有利场所。
要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宣教培训基地、公共展示栏等场所,加强宣传器材、车辆等装备设施配备,提高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宣教基地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功能建设,改善条件装备,提高宣传效果。要积极利用已有的公园、广场、科学场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功能改造,在发挥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成应急宣传场所,促进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各单位、各部门已有的应急宣传设施,提高硬件设施的利用效率。
6、建设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网站
广大宣传教育的受众来自于社会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年龄构成也千差万别。若想对所有公众实施统一模式的传统宣传教育,实施难度很大,为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门户网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有一些政府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各省人民政府网站等)大都有应急管理方面的专门版块。但是这些网站主要是针对广大公务员设计的,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更侧重于应急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的报道,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动态;而面向公众的科普宣教官方网站就比较少。而且大多数网站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专业人士与民众的互动少,彼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网站的内容建设上,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类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可大大减少应急宣传教育的任务量,做到重点突出。
在网站建设上,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原则:
1.增强网站内容的大众性。加强各类卫生知识、生活常识、消防知识、气象知识、各类灾害知识等应急知识的普及,提高普通社会群众的应急知识与能力。
2.增强网站的互动性。通过互动论坛、应急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参与性版块的安排,增强社会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3.增强网站的趣味性。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应急管理知识进行宣传。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应急宣传培训与媒体应对指南(3)

745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