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3-05-10 10:57 【字体:

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湖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 主任

  罗建军

  201356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回顾我省前段应急管理工作,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等一会陈省长将作重要讲话,我这里就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问题和今后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前段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005年我省启动应急管理工作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省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并创造了许多应急管理工作经验。2007年,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推广了我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我省作了《大力开展科普宣教 依靠群众防范风险》的典型发言;2009年,全国应急救援工作现场会在长沙召开,推介了我省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和做法;2012年,全国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推介了我省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经验;2007年以来,国务院应急办推介了我省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抗击特大冰雪灾害、及时报送突发事件信息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不断推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目前已编制各类应急预案20万余件。2004年,省政府发布《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先后发布省专项、部门应急预案33件和52件,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发布本级应急预案7000余件,乡镇街道编制应急预案近1万件,湘潭、株洲、娄底、永州等市州还推进乡村、社区预案编制工作;下发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基层应急预案参考文本等文件和手册,提高了预案编制质量;应急预案修订、演练和电子化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去年以来,组织修订省本级应急预案30余件,各市州预案修订工作积极推进。近几年,省政府牵头组织各类综合应急演练20多次,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4000多次。建立了“湖南省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和“湖南省应急管理录入查询系统”,实行预案电子化管理。

  (二)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任主任、省政府其他领导、省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领导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和35个专业应急领导机构,并于2005年组建了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直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54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95%的省直部门和中央在湘单位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14个市州、绝大多数县市区相继成立了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设置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不少乡镇街道明确了应急管理专职工作人员;2008年组建了第一届省应急管理专家组,卫生、安监等部门和各市州专家组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三)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健全了信息报送机制,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湖南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与标准》等文件,招募8万余名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其中水利、气象、国土和民政等部门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比较完备;建立了监测预警机制,2008年完成了全省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并编制电子台账,加强气象、水利、森林火灾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强化基层监测预警能力。全省建立的“五个一”预警机制(一个喇叭、一个话筒、一面铜锣、一个口哨、一名党员),多次在应对山洪地质灾害中避免了人员伤亡;强化了应急联动机制,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省军区等单位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特别是在防范应对社会安全事件中,坚持以公安部门为主导,卫生、民政、交通等部门协调联动处置的同时,积极依托各基层单位建立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创新灾后重建机制,如,郴州市实行 “政府投保十一元、农户灾后得六千” 的农房统保制度,改变了传统单一灾后财政补助模式,实行以来成效显著;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中部六省等应急管理跨区域合作。

  (四)应急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制定发布《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3部;制定发布《湖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湖南省应急救援实施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2部;制定下发了《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30余件,邵阳、岳阳等市州也加强了应急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并下发多份文件,初步形成了应急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和政策保障。

  (五)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积极推进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全省组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6万余支、30万余人。2009年,我省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模式创造了全国范式,获得了国务院和公安部的肯定。目前,共组建省、市、县三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51支、5500余人;组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1支,部分市州、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覆盖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卫生防疫、农业病虫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据统计,全省共组建各级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700余支、10万余人;依托企事业单位专兼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等,组建了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1万余支、近10万人;此外,全省组建各类应急管理专家队伍110余支,专家1073提高了应急处置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六)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基础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统一应急管理基础工作编制要素的通知》,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初步完成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实现省政府应急平台与市州政府应急平台及公安、卫生、气象等专业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市州、县市区应急平台建设正稳步推进,其中,长沙、衡阳、郴州政府综合应急平台正在建设,郴州、衡阳、张家界、常德、岳阳、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整体部署到位;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狠抓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生产能力储备点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258个,储备物资主要包括棉被、衣物、冲锋舟、快艇及各类监测设备,基本满足了应急处置的需要。同时,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峰值需求大、生产工艺特殊的应急物资进行生产能力储备,确定了储备点企业194家。

  (七)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广泛开展。印发了《湖南省科普宣教工作方案》,组织编写《公众应急手册》、《应急管理丛书》、《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读本》等读物和教材,广泛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从2007年起,我省连续6年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特别是向公众免费发放了《公众应急手册》2000万册,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长沙、衡阳、郴州、怀化、张家界、益阳、湘西自治州等市州和省公安厅等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知识常识,内容贴近实际,有效提升了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开设应急管理培训班,加强对应急管理干部、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并指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近两年,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力度,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和大部分村(社区)干部接受了统一的应急管理培训。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框架基本确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急管理意识逐步弱化。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和应急体系建设的深入,重特大突发事件逐年减少,有的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失去紧迫感,思想上有松懈麻痹的倾向,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投入不够;有的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解出现偏差,重经济发展、轻应急管理,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防范,重现场处置、轻日常管理,重具体工作、轻能力提升;有的地区和单位对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工作任务应付了事、流于形式;有的地方应急教育培训没有常态化、制度化,公务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亟待提高。

  (二)应急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全省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但是普遍存在重领导机构建设、轻办事机构建设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弱小、职能弱化,难以承担综合协调、指导全局的职责;个别地方领导对机构建设和职能规范不重视,有的市州应急办只有12个人;有的地方机构改革时将应急办降格,有的县市区还没有成立应急办;各级部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也普遍存在事权不完整、职能不统一、机构设置差别大等问题;大多数乡镇、街道没有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繁重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三)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乡镇、街道和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普遍存在应急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实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情况。基层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水平明显不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没有常态化、规范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展较慢,难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经常性的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开展不够,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类突发事件。

  (四)综合应急能力不强。应急预案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一些突发事件如城市内涝、重大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等还没有制订预案,有的预案发布后没有按要求修订更新和开展演练,有的地方突发事件发生后不按照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仍然通过行政手段指挥处置工作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发布后的部门协调、社会联动和有效应对防范还不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有些领域救援装备、技术水平落后,部分队伍待遇不高、稳定性差,缺乏培训和实战经验;应急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底数不清,应急资源调度和整合不够,对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这在2008年以来的几次冰雪灾害应对工作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应急管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应急财产征用补偿、救援绿色通道等方面存在政策空白。

  (五)突发事件应对水平不高。信息报送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发生突发事件不想上报、不敢上报,或者先报党委、后报政府,甚至压着不报,存在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有的地方政府信息获取渠道不够宽,来源不全面,比如没有与铁路、民航、高速公路等垂直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不同途径信息不一致,给应对处置和信息发布工作造成被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不健全,发布方式不规范、不成熟,甚至新闻发布引发负面影响;应急处置中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部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和军地之间的衔接联系不够,存在配合不力、推诿扯皮等问题,比如在处置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事故时,事故车辆无法落地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深入推进全省应急管理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真抓实干,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应急体系建设是整个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湖南省“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是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健全和落实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等动态管理制度,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和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编制,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三是要推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应急管理财政扶持、应急财产征用补偿、应急队伍派遣补贴、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巨灾保险服务等政策的研究制定。四是要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检测检验机构,组建一批具备应急快速检测检验、科学实验和模拟仿真计算能力的应急技术支撑实验室,重点开展对地震、火灾、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重大疫病疫情、综合减灾等领域的重大应急装备和防护产品研发,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科技支撑体系。五是要加大重点项目实施推进力度,《“十二五” 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省水陆搜寻与救护基地等17个应急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负有建设任务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做好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尽好完成建设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地震、水文、山洪地质、矿山开采等行业领域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对人流密集区域、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在建工程等重点场所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保护;推进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和共享联动机制。二是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推动县以下基层政府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抗旱、矿山救援、水上搜救、医疗卫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高危行业企业及基层单位的专兼职应急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应急专家队伍,形成布局合理、精干实用的应急队伍格局。三是要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对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进一步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重要生活必需品和专业应急物资储备,鼓励企业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峰值需求大、生产工艺特殊的物资进行生产能力储备;依托现有运输能力,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队伍的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托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强通信网络抗毁、应急服务及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四是要提高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能力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研判,建立快速反应和联动机制,实现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处置单位的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加强应急救援的现场管理,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加强突发事件损失快速评估能力和生命线工程恢复及生产生活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恢复能力。

  (三)进一步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快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加大市州、县市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推进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20146月底前,要完成市州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市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二是要推进小型移动应急平台部署工作。今年6月底前,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完成小型移动应急平台部署工作。三是要加快专业应急平台建设。公安、民政、卫生、安监、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地震和气象等部门要加快专业应急平台的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并加强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四是要搞好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要规范各级、各类应急平台通信网络接口标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方式和各类信息数据格式,已建成的应急平台要主动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五是要加强资金保障。要进一步落实应急平台建设和运维经费,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可以采取财政投资建设、企业支援建设、企业建设政府租贷等方式,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基层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基层组织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尤其是高危行业、各类学校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要完善基层应急联动机制,发挥工青妇、社区业主委员会等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合力。二是要加强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培育发展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信息员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和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建立“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基层综合信息员队伍。三是要强化风险隐患的防范和管理。要加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城市重要公共建筑、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重要水利交通枢纽工程等的综合风险调查与评估,建立健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督促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加强矛盾纠纷等的排查化解,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四是要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设防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高风险的城市”和“不设防的农村”的问题。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地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城市社区要严格功能分区,特别是“城中村”、工业区等要加强消防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城市公园、广场、人防地下设施及农村坚固建筑或地质条件较好的开阔平地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五是要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各地要按照湘政办函〔2012139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社区、乡村、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等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将示范单位创建与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做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提升基层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一是要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各级政府和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常见的突发事件,组织力量编制应急科普宣教资料、手册、视频短片、卡通画册、趣味短信等宣传载体,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题材、多角度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基层组织单位要将应急宣传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将普及应急知识与提高应急技能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群众学以致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长期性、制度性宣传应急管理知识。二是要加强应急教育培训。教育部门要推进应急避险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体系,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机构对应急管理干部、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

  在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当前尤其要重视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要抓好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工作。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源头和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切实提高值班工作水平;要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和《突发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要求,完善信息报告制度,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加强信息研判,不断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实行值守应急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严格追究迟报、漏报、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二是要抓好“5.12”集中宣传及全省应急疏散演练。5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省将统一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疏散演练,省政府办公厅已下文部署。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按照文件要求,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易发、多发的突发事件,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513日下午3,各地各部门要以各级人防部门统一拉响的防空警报为信号,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这次应急疏散演练是全省性的,各地各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同时要加强与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的沟通,对应急知识宣传及疏散演练进行宣传和报道。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750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