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和平村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查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8-11-21 00:00 【字体:
保靖县和平村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查
 
11月13日至15日,我办唐菊香、伍拥军同志就农村应急机制建设情况赴保靖县和平村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针对农村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队伍、预防预警机制、应急保障能力、村民应急知识普及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座谈中发放并回收了调查问卷24份,其中有14个村民对调查内容基本了解,10个村民对调查内容完全了解,个别村民对调查内容不太了解。
一、基本情况
和平村位于保靖东南,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493户,1898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80%,苗族占5%,汉族占15%;全村有劳动力96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有耕地面积3310亩,稻田1412亩,旱地1898亩;林地6725亩,经济林2765亩,用材林396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1565元。
和平村作为省长的联系点、省政府办公厅的扶贫点,多年来,办公厅坚持派驻工作组进村扶贫,积极指导村支两委建立健全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帮助筹集建成了集办公、会议、培训、文体、应急避难及农产品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村部综合楼;帮助硬化通村公路5.5公里,修建通组路4公里、果园路6公里,完成沼气建设148口;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和平村7个组、16个自然寨人畜饮水问题,还改善了周边3个村8000余村民的饮水问题;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使和平村实现了同网同价,电价从1元/度下降到0.58元/度,全村每年减少电费10万元左右。至2008年10月,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好,道路基本硬化,电网、水利、医疗卫生等设施相对完善,村民出行难、看病难、用电贵、饮水不卫生等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全村万元户已达80%以上,10万元户有200多户,18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连续9年被省、州、县评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0年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全国先进单位。2007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三文明”村,2008年“七.一”被评为全省先进农村党支部和省级民主文明法制示范村。
近年来,和平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帮扶下,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取得了成绩。一是建立了预案。针对农村常见的火灾、交通事故、动物疫情、溺水事故等突发事件,制订了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指挥、办事机构,规范了突发事件处置流程。二是设立了机构。村委会成立了由村支书任指挥长,村委会主任任副指挥长,有关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等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动员全村应对突发事件和抗灾救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村民活动中心,由村委会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三是完善了制度。村里建立了水库、山塘的日常监测监管制度,完善了信息报告、联防联控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制度,突出抓好了防动物疫情、防火灾、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重点灾害预防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四是开展了宣传。去年,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免费向村民们发放了《公众应急手册》,同时村里还结合应急管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利用墙报、宣传橱窗、宣传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村民们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座谈中,村干部和四位村民都谈到应急知识宣传的重要性,有的村民反映以前不了解什么是预案,现在知道预案就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规定,有的村民谈到以前是全民扑火,现在意识到老人、小孩是不可以去扑火的。
二、存在的问题
和平村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农村基层单位应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应急队伍战斗力不强。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儿童,当遇到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处置时存在人力和技能上的困难。二是应急演练开展困难。我国农村目前基本上缺乏熟悉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的专业人员,加之农村体制、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制约,农村的应急演练基本无法开展。三是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应急物资贮备,导致农村的应急物资储备匮乏。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加之农村缺乏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国家应加强公安消防、地震救援、抗洪抢险、矿山救护、电力抢修、道路抢通、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专业队伍建设,改善各专业队伍的大型和特种装备,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以备农村之急需。二是加大应急投入。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落实“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应急投入,为农村基层单位贮备药品、扑火工具、吃穿住用等必要的应急物资。要保障应急演练所需经费,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农村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村民的应急意识和反应能力。三是建立长效的应急管理宣传培训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组织制作通俗易懂的应急知识手册、宣传挂图、影像制品等宣传读物,向群众免费发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通过设立“应急频道”、“应急知识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通过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花鼓戏、样板戏等活动,让村民们在娱乐中熟悉掌握基本的应对技能,提高村民们的应急能力。
                                
应急办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保靖县和平村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查

7502457